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趾甲內翻 (倒甲) 切除術



甲倒生,刺入甲床,引起痛楚,甚至發炎。不正確修剪指甲是倒甲最常見的成因,但亦可能由於鞋頭過緊、受傷、真菌感染、遺傳或足部結構問題所致。

腳甲應用指甲鉗剪平,長度比指肉稍長。若倒甲部份過長或發炎,外科醫生會將受影響部份切除。一旦情況持續或患者感到傷口太痛,無法修剪腳甲,外科醫生會為患者進行激光手術,使用局部麻醉,切除倒生的腳甲。



 
 
 
 
 
 
資料來源: http://surgeon.com.hk/ingrown-toenail.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脂肪瘤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影響?



脂肪瘤剛長出時,由於體積較小,通常不會感到痕癢及疼痛,惟當脂肪瘤快速生長及變大,觸摸時會感到疼痛,若長在較易磨擦的位置,更有機會因長期磨擦而引致細菌感染,令囊腫發炎、紅腫或潰瘍等。除此之外,太大的脂肪瘤亦會影響外觀。


如何診斷患有脂肪瘤?


醫生可透過臨床檢查,診斷患者是否長有脂肪瘤。脂肪瘤的患者多為成人,並常長在背部、頸部及手臂位置等,醫生可從囊腫的形狀及質感等,區分是否與脂肪瘤有關,而脂肪瘤的質感較為柔軟。


如何治療脂肪瘤?

手術切除脂肪瘤,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若脂肪瘤已經增生已3至5厘米長,便適宜以手術切除。當然部分患者會因基因問題而令全身長有多夥脂肪瘤,他們可因應生活及外觀需要,選擇切除部分位置的脂肪瘤。在進行局部麻醉後,醫生會把皮膚割開,然後將整個囊腫取出,並且縫合傷口。一般來說,若脂肪瘤長3厘米,醫生只需割開約一半即1.5厘米長的傷口,便可把囊腫取出。以麻醉方式進行的手術切除,傷口會較沒有用麻醉藥微小。術後1至2天,患者便可出院。





資料來源: surgeon.com.hk/lipoma-removal.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職業女性兼顧家庭及事業壓力大 情緒困擾易患甲亢

浸大中醫藥學院公布臨床觀察報告,家族遺傳及情緒問題為甲亢發病的兩大因素,而病人中逾8成為女性,30至40歲處於生育年齡的職業女性發病率較高。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一級講師梁浩榮表示,女性受家族遺傳影響較大,同時較易受情緒困擾,尤其處於生育年齡須兼顧家庭事業等導致壓力過大,更易患病。

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多種原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患者一般會出現頸前腫大、怕熱多汗、眼突等症狀。

浸大中醫藥學院於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間,觀察了115個病例。其中男性佔17%,女性則佔83%。結果顯示,家族遺傳與情緒影響為發病兩大主因,分別為41%及63%。以中醫藥治療甲亢,近9成患者病情有好轉。

梁浩榮提醒女性應多注意甲狀腺健康,又指根據臨床觀察,20歲以下病例佔8%,比例雖不高但青少年的甲亢發病率今年有上升趨勢。他表示,青少年因學業緊張或忽略身體狀況,往往延誤診治,呼籲家長多關注子女健康。

梁浩榮表示甲亢徵狀多,在115病例中,85%有頸腫徵狀,24%有眼突問題。不少患者會忽略其他徵狀如雙手抖震、心跳加速、體重急劇下降、肚瀉等,市民如發現有類似徵狀,應盡快求醫檢驗。



甲亢難預防

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早前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提到,甲亢可以用藥物控制,接近9成患者能於服藥9至18個月後有效控制甲亢水平,然而當中有50%機會有復發的可能。若服藥情況不理想,患者可選擇以微創技術進行全甲狀腺割除手術,或是由腫瘤科醫生按病人情況處方碘水,給病人服用治療。

由於甲狀腺問題主要源於免疫系統不正常運作,不正常的抗體刺激甲狀腺分泌過多甲狀腺素,與生活及飲食習慣等沒有關係,故難以預防。  

事實上,雖然紫菜或海藻含豐富碘質,而碘質是製造甲狀腺賀爾蒙的原材料,身體能自然調節,多攝取了的碘質,會透過腎臟或腸道排走,絕少人因飲食關係而患上甲亢。










資料來源: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48170/%E8%81%B7%E6%A5%AD%E5%A5%B3%E6%80%A7%E5%85%BC%E9%A1%A7%E5%AE%B6%E5%BA%AD%E5%8F%8A%E4%BA%8B%E6%A5%AD%E5%A3%93%E5%8A%9B%E5%A4%A7%E3%80%80%E6%83%85%E7%B7%92%E5%9B%B0%E6%93%BE%E6%98%93%E6%82%A3%E7%94%B2%E4%BA%A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認識大頸泡問題

長者很多時候未能察覺自己患上「大頸泡」,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大頸泡」乃頸部甲狀腺組織發脹形成的硬塊,通常位於喉核對下左右兩旁之位置。硬塊會隨吞嚥而上下移動,由於甲狀腺為軟組織,病人並不自覺,往往是親友聚餐飲食時無意間發現。


醫生會為「大頸泡」患者作超聲波診斷以了解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此舉可以檢查有否惡性腫瘤出現。如長者忽視病情,甲狀腺組織繼續增生會擠壓氣管及食道,患者會有呼吸或吞嚥困難的情況。


防止「大頸泡」,最重要是吸收足夠碘質,而海產類食物含有豐富碘質。長者應進食適量海產及配合均衡飲食以預防之。如長者不幸患上大頸泡,醫生會以手術方法處理移除整個腫脹的甲狀腺組織,甲狀腺組織移除後,患者要長期服用補充劑補充甲狀腺荷爾蒙。












資料來源: TVB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