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認識大頸泡問題


長者很多時候未能察覺自己患上「大頸泡」,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大頸泡」乃頸部甲狀腺組織發脹形成的硬塊,通常位於喉核對下左右兩旁之位置。硬塊會隨吞嚥而上下移動,由於甲狀腺為軟組織,病人並不自覺,往往是親友聚餐飲食時無意間發現。


醫生會為「大頸泡」患者作超聲波診斷以了解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此舉可以檢查有否惡性腫瘤出現。如長者忽視病情,甲狀腺組織繼續增生會擠壓氣管及食道,患者會有呼吸或吞嚥困難的情況。


防止「大頸泡」,最重要是吸收足夠碘質,而海產類食物含有豐富碘質。長者應進食適量海產及配合均衡飲食以預防之。如長者不幸患上大頸泡,醫生會以手術方法處理移除整個腫脹的甲狀腺組織,甲狀腺組織移除後,患者要長期服用補充劑補充甲狀腺荷爾蒙。










資料來源: TVB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突如其來甲狀腺瘤


 
陳小姐是個愛打扮的女士,一星期前她突然患上感冒,喉嚨痛、咳嗽,纏擾了她一個星期,今天情況已經好很多,可以上班, 但當她正準備帶上她那新買的頸鏈時,卻發現頸上長出來一個很大的硬塊,雖然那硬塊並不會使她感覺到很大的痛楚,但是在她吞嚥的時候,總會感到不太自然,似 是吞嚥困難的感覺。她發現頸部硬塊後已沒心情上班,早上到專科診所求診。外科醫生初步診斷為甲狀腺腫瘤,由於事出突然,醫生便立即為陳小姐進行超聲波掃 描,而掃描結果顯示該腫塊為出血性囊腫。
 
 


 出血性囊腫一般是由甲狀腺水囊腫演變而成,甲狀腺水囊腫大都是原於甲狀腺腫瘤,由於腫瘤生長速度過快,引政部分腫瘤出現血液供應不足情況,從而出現細胞萎縮,繼而變成水囊腫。大部分水囊腫都是良性,很少會出現問題;但 有少部分水囊表面會附有微絲血管,當受到外來刺激,如咳嗽或碰撞,便有機會出現充血現象。血液會不斷流入水囊之中,水囊會好像汽球一樣,不斷充血擴大,直 到水囊內壓高於血壓,充血情況才會停止。大部分的出血性水囊腫都會在三至四星期內明顯變小,但仍有部分不會變回原來的大小,但有些會慢慢變大。
 
 


 水 囊腫診斷方法十分簡單,只要作正常觸診檢查已大約可以確定其大小和位置,再配合超聲波檢查便可準確記錄水囊種形狀和大小,以便將來做比較,對於慢慢縮小的 水囊腫,只需作出定期檢查便可。至於體積一直沒有改變的水囊腫瘤,醫生可考慮在超聲波引導下將其中流質成份抽走,一可將水囊腫瘤縮小,二來亦可以將抽取物 送到化驗室作細胞檢測,從而排除癌症的可能性。當然,慢慢地長大的水囊腫或者抽水後再次復發的水囊腫可能要作手術治療。至於陳小姐情況,一個月後水囊腫瘤 已慢慢縮小,只要定期跟進便可;對突如其來甲狀腺腫瘤,患者應先保持鎮定,因惡性腫瘤一般很小會在短時間內突然變大,最重要是尋找合適專科醫生作出詳細檢查及記錄,並作出跟進。

何柏堅 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如何治療疝氣?




由於疝氣是結構問題所引致,不可服藥根治,故此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包括傳統修補腹股溝疝氣手術或微創的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在疝孔縫上人造纖維膜,增加腹壁抵抗壓力的能力,避免腸道或其他內臟會擠出腹壁之外,令有關組織缺血壞死。

雖然兩款手術同樣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但微創手術會較傳統手術優勝,微創只需在腹部切開3個小孔(2個5毫米及1個1厘米長)便可;傳統手術則要在 左腹及右腹位置,各切1個3至4厘米長的傷口,才可進行手術。傳統手術的傷口較大,術後會留有疤痕,惟目前醫生會多在比堅尼線的位置開刀,避免被人看到疤 痕。除此之外,傳統手術要將人造纖維膜置於兩層肌肉之間,因此必須割開相關肌肉,才可植入人造纖維膜。

相反,微創手術可以在1厘米長的小孔內置入纖維膜,直接把纖維膜放置在腹膜與肌肉之間的底部,此做法會令患者在康復期間感到較舒服,活動自然。然 而,傳統手術在完成後,原先被分割的兩舊肌肉,會慢慢黏住,患者在康復期間可能會感到少許痛楚等。無論是微創抑或傳統手術,術後只需住院約1至2天便可。 有關復發問題,一般情況下,置入人造纖維膜而出現復發的機會率少於3%。





  
資料來源: http://www.surgeon.com.hk/hernia.html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為何要割包皮?





割包皮這手術,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然而,何謂包皮過長?是否所有男性也要進行這項手術?大家可能有不少誤解。其實,醫學上沒有包皮標準長度的定義。若男性 發現包皮長期蓋住龜頭,這便是包皮過長。包皮與龜頭之間位置容易積存細菌,可能會引致包皮炎及包莖等疾病。不過,並非所有包皮過長的男性,也要進行手術。 醫生會視乎患者的身體狀況,決定是否需要透過傳統外科手術,或激光包皮環切手術,將過長的包皮切除。因此,一旦感到陰莖不適,應盡快求診。


為何要割包皮?

包皮過窄:若包皮狹窄,翻出包皮清潔時容易引致損傷而留有疤痕,疤痕收緊後,會使包皮的出口變得更狹窄。如持續以上過程,包皮的出口會嚴重收窄,不可再翻開清潔,因此需要進行手術,把過長包皮切除。
    
包皮炎:包皮過長下,長期蓋住龜頭,兩者之間的空隙又濕又暖,容易孳生及積存細菌,引致陰莖發炎、紅腫、發熱、劇痛及有膿胞。若情況持續不斷發炎,會使包皮與龜頭黏著,很難再翻開包皮清潔龜頭。而且,患者在嚴重情況下,才進行割包皮手術,會令痊癒期延長至六至八週。


 包皮繫帶過短:此舉會使陰莖變形彎曲,並且較難翻開包皮清潔龜頭。


包莖:包莖可能會引致不育,因為陰莖被包皮緊緊包裹下,未能完整露出龜頭,令精液有機會倒流在包皮內,不可成功射精,導致不育。


孳生細菌:由於包皮與龜頭之間的空隙較為溫暖及潮濕,若不可翻開包皮定時清潔,較易孳生如念珠菌等細菌,並且帶有異味。除此之外,亦會令伴侶受到感染。


宗教背景:部分教徒會為出生1個月後的兒子割包皮。

 

割包皮需要麻醉嗎?

所有割包皮手術,均要在半身或局部麻醉方式下進行。局部麻醉是指在陰莖底部先注射麻醉針,封鎖陰莖的神 經線,然後再於施手術的位置注射。而全身麻醉是在聞氣入睡後才注射麻醉藥。一般情況下,嬰兒較適合於出生6個月後才進行手術,因為其腦部的呼吸控制中心會 發育至較成熟,減少手術風險。

相較成人來說,兒童做割包皮手術,建議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否則患者在手術期間移動身體,會影響手術進行。 進行麻醉時,麻醉科專科醫生會按照其體重,控制吸入麻醉氣的份量,並一直在場監察。一般情況下,患者在完成手術後數分鐘會甦醒;目前亦沒有醫學文獻指全身 麻醉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資料來源: surgeon.com.hk/circumcision.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止瀉藥



相信不少人也試過腹瀉,「痾到腳軟軟」的痛苦經歷吧!為了貪方便,很多市民會自行服食成藥止瀉,惟此舉隨時會引致反效果,因為部分患者眼見成效不大,會擅自增加服藥份量,有的更由一日只服三次藥,變為一日服食三日藥物的份量。胡亂服用過多止瀉藥,會令腸道停止蠕動及腸道急性閉塞,嚴重更會引致腹膜炎,隨時致命。


亂服止瀉藥會引致什麼後果?


止瀉藥的功效是減低腸臟蠕動,藉此紓緩腹瀉不適,惟一旦服食過量,會使腸臟放鬆及停止蠕動,食物殘渣及大便等會停留在體內,由於無法排出體外,會產生大量氣體令腸子脹大,引致急性腸塞。部分患者在服食過多止瀉藥兩至三天後,會有嘔吐、肚脹、無法排便及肚痛等腸道閉塞的徵狀,有的甚至連屁也無法排出。

患者若出現以上情況,應盡快求醫,因為腸道一旦急性腸塞,嚴重的會令腸道脹至爆裂,大便會隨之流到腹膜,引致腹膜炎,致命率高達五成,絕不可看輕。當中患有腸黏連的患者,要格外留神,因為他們較易患上腸道閉塞。過去有腸黏連患者,因服食過量止瀉藥,在數天後才求醫,小腸由原先直徑一釐米脹大至五釐米,差不多爆裂。醫生需要用胃喉抽出胃部食物,並吊鹽水補充水份,等廿四小時讓症狀逐步紓緩。


腹瀉有哪些徵狀?


腹瀉的徵狀包括腹痛、排便量增加及排出稀爛糞便,一般情況下,大便的硬度減少及含水量增加。成人每天平均排便量約為二百克,腹瀉會超過正常平均量。



為何會出現腹瀉?


腹瀉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常因患上腸胃炎所引致,其他因素包括毒素及受藥物影響,一般為期少於兩至三週。後者的慢性腹瀉亦可能因毒素及藥物而引致,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徵狀,腹瀉約持續超過兩至三週。外科醫生會從臨床診斷及其他身體檢查,找出引致慢性腹瀉的成因。


治療腹瀉

腹瀉令人又痛又尷尬,不少患者為求速速止瀉,急於服食止瀉藥,其實,若腹瀉不屬太嚴重,不用急於服藥,相反可繼續排便,直至瀉清為止,一般情況下,約在一至兩天,身體便會逐步康復,惟期間應多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避免脫水;如仍然痾嘔不停,則應立即求診。

腹瀉注意事項:


  •         多休息
  •         多飲水補充水分
  •         進食清淡食物
  •         讓身體自然排清有毒物質
  •         別亂服止瀉藥
  •         若痾嘔不止,盡快求診






資料來源: http://surgeon.com.hk/antidiarrheal.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