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太陽報專訊】着鞋唔着襪,不單止老套兼核突,還會增加患上甲癬的機會。由於不穿襪子會使汗及濕氣較容易藏於鞋內,故穿皮鞋、波鞋等密頭鞋時宜穿上襪子,並應每天更換襪子,以保持腳部乾爽清潔,預防甲片因患上甲癬而出現變色、變形等情況。
現病徵馬上求診
甲癬是手指甲或腳趾甲受到真菌感染所致,會出現變色、失去光澤、容易脆裂等病徵,真菌會鑽入甲床,匿藏於甲片內並不停孳生蔓延,造成感染。外科專科醫生何柏
堅表示,甲癬屬於本港常見的皮膚病,具傳染性,由於趾甲受到感染後變成灰色,因此又俗稱灰甲,然而此症不會自行痊愈,如在病徵出現初期馬上求診,治愈的時
間亦較快。如患上甲癬而不加治療,會導致趾甲變形、增厚,甚至脫落,產生疼痛而影響活動等,故此若發現甲片一有異樣,就應該向醫生或者足病診療師求診,因
為腳甲病變並非純粹因為灰甲而起,濕疹、牛皮癬等患者都有可能導致這問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抽取趾甲樣本作進一步化驗,以確定甲變真正成因。
治療法各有好處
在
治療上,對付甲癬主要可依照醫生建議,使用外塗藥水或口服抗真菌藥物,療程則可由數周至數月不等。何醫生說:「外用藥水可殺死趾甲表層的真菌,但不能深入
甲床和甲基質,所以只適用於早期及病情較輕微的甲癬,而治療時間亦頗長,至於口服真菌療藥,能通過人體血液循環,直接抵達患處,把匿藏的真菌根治,故徹底
治愈率可接近五成,相對外塗藥物為高。若灰甲情況嚴重,外搽和口服藥物都不能治愈,可能須接受手術將有問題灰甲拔掉。」因此,為免承受不必要的痛楚,當然
要做好預防患上甲癬的措施。
........續
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肛門瘺管與痔瘡有關?若閣下有以上想法,這便大錯特錯,肛門瘺管的成因與肛門腺體有關,由於受感染形成膿瘡,慢慢發展成瘺管,患者肛門附近的皮膚會滲出少量血水或糞便,若患者不及時治理,有機會引致如迷宮般的複雜性肛瘺,要用導管引流糞便及進行多次手術才可治癒。本港的肛門瘺管患者以男性較多,年齡在三十歲以上,若有瘺管徵狀,應盡快找醫生治理,以外科手術切走及清洗瘺管,讓肛門組織痊癒。
肛門瘺管成因
人體有七或八個肛門腺體,它們距離肛門約一點五厘米,若肛門腺體受感染,會形成膿瘡,膿瘡一般直徑約三至四厘米,最大可長達十二厘米。膿瘡會自動破裂或經醫生切開引流膿液,隨著發炎情況改善,部分膿瘡會結痂,惟有些受感染的腺體卻會形成肛門瘺管,瘺管即連接出入口的管道,肛門瘺管的管道內口連接肛門直腸,另一邊外口則位於肛門附近的皮膚,間歇性慘出少量血水或糞便。若患者不盡快求醫,膿瘡可能因重複發炎引致複雜性肛瘺,即逾一條瘺管,或管道內口橫跨或高於肛門括約肌位置。
肛門瘺管徵狀
•肛門變硬、疼痛或表皮凸起
•膿瘡很難治愈,間歇性滲出膿液或血水在內褲上
肛門瘺管檢驗
臨床檢查
肛門瘺管治療
瘺管連接直腸易受細菌感染,單靠藥物治療並不奏效,要成功治癒肛門瘺管,外科手術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醫生會以手術切開及清洗瘺管,處理管道的出入口,令肛門組織可以自然癒合,才可杜絕瘺管再復發,如管道的內開口不會影響排便的括約肌,可作一次性開刀切除瘺管,康復期約需四至六星期。
不過,若有逾一條管道,或屬複雜性肛瘺,即管道內開口橫跨或高於括約肌位置,會對括約肌造成較多損害,因此需要用導管引流糞便及進行多次手術。
肛門瘺管預防
•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
•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注意衛生
•適當運動及休息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最傳統的甲狀腺切除手術,是在並發症上方進行,直接取走甲狀腺,開口處會留有3至5厘米的疤痕,一般的傷口癒合都是理想的,但有小部分人可能長出蜈蚣狀疤痕,,對於愛美的女士們相信是相當大的問題。
而現時最新的甲狀腺切除手術,就完全不會體表留下疤痕,因為是經口腔進行手術的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做法為於唇口底部位置切開三個切口,用內視鏡經對准進入體內甲狀腺位置,再以超聲刀切除目標甲狀腺。這種手術最大的好處是完全不會留有可見的疤痕,痊癒速度亦較前兩種方法快,而且由於內視鏡儀器會深入肌肉層,因而不會對神經線造成傷害。一般手術時間為約3小時,留院時間亦與其餘兩種方法相若另外,這手術亦適用於切除3厘米或以下的甲狀腺瘤。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g/Richen.Surgical/posts/?ref=page_interna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提起俗稱「甲亢」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一般立即想起大頸泡、凸眼等表徵,但有專科醫生指出現表面病徵才求診,病情可能已趨嚴重。若然持續有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坐立難安等緊張情况,分分鐘已響起罹患甲亢的警號。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的咽喉部位,有左右兩葉,兩葉向上伸展呈蝴蝶狀。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甲狀腺是影響身體最廣的內分泌腺,其作用是接收並執行「人體指揮中心」腦下垂體所分泌的荷爾蒙指令,從而控制身體新陳代謝;另由甲狀腺所分泌的甲狀腺荷爾蒙,是身體調節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的主要元素。
難以預防 女患者佔多
若腦下垂體或甲狀腺出現問題,便會引致甲狀腺機能失調,其中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是甲狀腺荷爾蒙分泌過盛,擾亂新陳代謝。「講到甲亢,大家通常想起甲狀腺腫(俗稱大頸泡)、眼凸等徵狀,其實甲亢初期表徵較輕微,病人會有心悸、心律不正、手震、情緒緊張、脾氣暴躁、失眠、食慾佳卻消瘦等典型徵狀,但由於易與其他情緒或生理病痛混淆,很容易被忽略,或致延誤治療。」
甲亢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約為1﹕5,由於先天及後天均有機會致病,故較難預防。「甲狀腺並非獨立運作的單位,如腦下垂體失調,分泌過量的甲狀腺促進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首當其衝會影響甲狀腺;此外若甲狀腺自身出現問題,如自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來對付自身甲狀腺的基因,亦是病因之一,故有家族病史人士患病風險亦較大。而老人家亦因為整體機能衰退,增加患病風險。另外身處內陸、遠離海洋的地區,攝取碘量不足亦能致病,然則在香港我們大多能從膳食中攝取充足的碘,故較為罕見。」
招中風不育 突發「風暴」致命
甲亢問題能影響全身,典型徵狀於數月內陸續出現,如長時間缺乏適當治療,嚴重程度可大可小,「患者可以因為心跳過快、心律不正而出現血壓高、心臟病、甚至是中風或心衰竭;有0.5%的人可能會嚴重眼凸,眼角膜因長期暴露在外而受損發炎,影響視力;而女性因為荷爾蒙紊亂,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經期變疏、閉經等,影響生育能力,甚至不孕。另外,患者亦會出現腹瀉、脫髮、情緒較神經質等」。
此外,亦要提防突發的致命併發症「甲狀腺風暴」(Thyroid storm/Thyrotoxic crisis),「當患者過勞、精神受刺激、接受各種手術、外傷、細菌感染或併發糖尿病時,便可能爆發甲狀腺風暴。它發病時間急促,且病情劇烈,一下子大量甲狀腺荷爾蒙釋出,患者會一次過經歷心跳急促、惡心、腹瀉、肝腫、全身顫抖等情况。由於大量甲狀腺荷爾蒙溢出,大大增加心臟和血管的壓力,若無適當治理,患者會有精神錯亂、昏迷、心律不正或心衰竭致死。甲亢患者一旦出現上述徵狀,應即時送院,幸好機會較罕見」。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thyroid-disease.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甲狀腺亢進症常發生在女性身上,岑杏賢、苟芸慧分別都先後因為患上甲狀腺疾病而身型暴漲,岑杏賢日前接受《TOPick》專訪時提到18歲時因功課壓力大,患上甲狀腺亢進症,並於5年前再度復發。到底甲狀腺亢進症的成因是什麼?
岑杏賢接受《TOPick》專訪時指5年前再度甲亢復發,當時食了1個月藥,身型突然爆脹,即使努力運動也未能減磅,令Jennifer一度萌生退出的想法。
什麼是甲亢?
其實甲狀腺疾病並非單一疾病,主要分類包括:
【明報專訊】 「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到底有何分別?又應如何選擇?
#甲狀腺 與 #副甲狀腺 完全不同,副甲狀腺位於甲狀腺後方位置,共有四顆。
當副甲狀腺分泌失衡時,會不斷從骨骼抽走 #鈣質,有機會引致骨折。部分患者亦因血液的鈣含量過多,在腎臟內積聚形成 #腎石,有的會無故腹痛。
事實上,很多患者也是在患上其他疾病,或做身體檢查時,發現血液鈣含量過高,再檢驗副甲狀腺荷爾蒙時,才確診患上 #副甲狀腺瘤。
資料來源: Richen Surgica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最傳統的甲狀腺切除手術,是在並發症上方進行,直接取走甲狀腺,開口處會留有3至5厘米的疤痕,一般的傷口癒合都是理想的,但有小部分人可能長出蜈蚣狀疤痕,,對於愛美的女士們相信是相當大的問題。
而現時最新的甲狀腺切除手術,就完全不會體表留下疤痕,因為是經口腔進行手術的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做法為於唇口底部位置切開三個切口,用內視鏡經對准進入體內甲狀腺位置,再以超聲刀切除目標甲狀腺。這種手術最大的好處是完全不會留有可見的疤痕,痊癒速度亦較前兩種方法快,而且由於內視鏡儀器會深入肌肉層,因而不會對神經線造成傷害。一般手術時間為約3小時,留院時間亦與其餘兩種方法相若另外,這手術亦適用於切除3厘米或以下的甲狀腺瘤。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g/Richen.Surgical/posts/?ref=page_interna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甲狀腺亢進症常發生在女性身上,岑杏賢,苟芸慧分別都先後因為患上甲狀腺疾病而身型暴漲,岑杏賢日前接受專訪時提到18歲時因功課壓力大,患上甲狀腺亢進症,並於5年前再度復發。到底甲狀腺亢進症的成因是什麼?
岑杏賢接受專訪時指5年前再度甲亢復發,當時食了1個月藥,身型突然爆脹,即使努力運動也減少減磅,令詹妮弗一度萌生退出的想法。
什麼是甲亢?
實際上甲狀腺疾病並非單一疾病,主要分類包括: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亢)
〜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甲減)
〜甲狀腺腫(俗稱「大頭泡」)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癌
〜甲狀腺炎
其中,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多種原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屬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患者一般會出現頸前腫大,怕熱多汗,眼突等症狀。另一些徵狀如:雙手抖震,心跳加速,體重急劇下降,肚瀉。
治療方法
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曾接受《經濟日報》指,甲亢可以用藥物控制,接近9成患者能於服藥9至18個月後有效控制甲亢水平,而其中有50%機會有復發的可能。若服藥情況不理想,患者可選擇以微創技術進行全甲狀腺割除手術,或者由腫瘤科醫生按患者情況處方碘水,給患者服用治療。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g/Richen.Surgical/posts/?ref=page_interna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肛門瘺管與痔瘡有關?若閣下有以上想法,這便大錯特錯,肛門瘺管的成因與肛門腺體有關,由於受感染形成膿瘡,慢慢發展成瘺管,患者肛門附近的皮膚會滲出少量血水或糞便,若患者不及時治理,有機會引致如迷宮般的複雜性肛瘺,要用導管引流糞便及進行多次手術才可治癒。本港的肛門瘺管患者以男性較多,年齡在三十歲以上,若有瘺管徵狀,應盡快找醫生治理,以外科手術切走及清洗瘺管,讓肛門組織痊癒。
肛門瘺管成因
人體有七或八個肛門腺體,它們距離肛門約一點五厘米,若肛門腺體受感染,會形成膿瘡,膿瘡一般直徑約三至四厘米,最大可長達十二厘米。膿瘡會自動破裂或經醫生切開引流膿液,隨著發炎情況改善,部分膿瘡會結痂,惟有些受感染的腺體卻會形成肛門瘺管,瘺管即連接出入口的管道,肛門瘺管的管道內口連接肛門直腸,另一邊外口則位於肛門附近的皮膚,間歇性慘出少量血水或糞便。若患者不盡快求醫,膿瘡可能因重複發炎引致複雜性肛瘺,即逾一條瘺管,或管道內口橫跨或高於肛門括約肌位置。
肛門瘺管徵狀
•肛門變硬、疼痛或表皮凸起
•膿瘡很難治愈,間歇性滲出膿液或血水在內褲上
肛門瘺管檢驗
臨床檢查
肛門瘺管治療
瘺管連接直腸易受細菌感染,單靠藥物治療並不奏效,要成功治癒肛門瘺管,外科手術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醫生會以手術切開及清洗瘺管,處理管道的出入口,令肛門組織可以自然癒合,才可杜絕瘺管再復發,如管道的內開口不會影響排便的括約肌,可作一次性開刀切除瘺管,康復期約需四至六星期。
不過,若有逾一條管道,或屬複雜性肛瘺,即管道內開口橫跨或高於括約肌位置,會對括約肌造成較多損害,因此需要用導管引流糞便及進行多次手術。
肛門瘺管預防
•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
•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注意衛生
•適當運動及休息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隨著醫學進步,除了傳統外科手術治療靜脈曲張外,以微創方式進行的靜脈腔內射頻消融術(Endoven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靜脈腔內激光治療(Endovenous Laser Therapy)及超聲波導引注射治療(Ultrasound Guided Sclerotherapy),亦是有醫學文獻證明可供選擇的脈內治療方法。相較外科手術,微創手術的好處是只需局部麻醉、傷口及疤痕細小,以及減少術後不適。而新研發的醫學結合劑或蒸氣治療方案,則用於短期效果較為理想,長遠成效尚有待研究。
究竟哪種手術治療方案才最有效?在此,大家必須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靜脈曲張是一個很「漫長」的疾病,由第1期演變至第6期,動輒可以經歷10年以上,患者在哪個年齡決定接受治療、其個人意願,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均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此是一個很「個人化」的選擇。
例如不少年輕女士怕影響外觀,在靜脈曲張初期便進行微創的超聲波導引注射治療;相反,長者相較不會太重視外表,一般會在病情較嚴重才求診,有的亦不介意小傷口,願意做外科手術抽走已損壞的微細血管。當然這一切要與外科醫生商量後取得共識,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而安排合適療程。
除此之外,靜脈曲張患者亦可能因病情需要而進行「整合式治療」,即施以一種以上的治療方案。不少患者眼見足踝位置滿布青筋,以為只需治療這些肉眼可看見的青筋便可。事實上,醫生可能會以靜脈腔內射頻消融術、靜脈腔內激光治療、醫學結合劑或外科手術其中一種方法,先封閉或抽走腿部的主幹血管例如大隠靜脈或小隱靜脈。
至於其他較微細、彎曲及分散的受損靜脈,由於不適合做射頻療程,故此會改進行超聲波導引注射治療,在血管內注射硬化劑將其封閉,或透過小型外科手術將相關靜脈抽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及個人意願,安全不同組合的手術療程。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varicose-vein.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人人聞癌色變,任何人都有機會「中獎」。根據衞生署資料,現時香港10大致命的癌症,以肺癌居首,其次是大腸癌和乳癌。這3大癌症無聲無息地襲擊港人,不想受病魔煎熬,最好對癌症多點認識,以作防範。
甚麼是腫瘤?人體由億萬個細胞所組成,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機能,所有細胞都是通過有規律、有節制的過程生長及死亡,從而促進身體組織的新陳代謝。細胞的生長及死亡過程一旦不受控制,生長便會失常,形成瘤,而瘤可以分良性和惡性兩類,惡性瘤即是癌。不論老幼,都有可能患上癌症,但患者仍以中年和老年人居多。
肺癌者多屬煙民
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根據衞生署的紀錄,香港最常見的3大癌症,包括男性和女性,分別是肺癌、大腸癌和乳癌。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亦是香港癌症頭號殺手,眾所周知,吸煙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約百分之九十的肺癌患者為吸煙人士,除長期吸食二手煙或使用煙斗者外,經常接觸和吸入石綿、使離子化輻射、HIV(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者等,亦有較高患肺癌機會。
至於大腸癌,何醫生謂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分,由結腸及直腸組成。醫學界發現大腸癌的前身大部分為大腸息肉,由最初的黏膜發展至息肉後,須頗長時間才發展成癌。但因息肉初期並無任何徵兆,當發展成癌後才會出現如屙血、大便附有黏液等徵狀,甚至毫無徵狀而令患者耽誤延醫。
原發性佔大部分
排行香港第3位癌症的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病,當乳房內的乳腺管細胞或腺泡細胞產生了不正常的分裂、繁殖,便形成乳癌。當乳房內細胞產生病變,乳房會出現各種異狀,如乳房腫塊、乳頭凹陷、乳頭異樣分泌物等,然而乳癌初期的病徵並不明顯,故宜定期作乳房自我檢查。
何醫生稱:「癌症的成因有多個可能性,其中原發性,即沒有確定成因佔最大部分,其他的成因包括遺傳、吸煙(與肺癌有關)、服用賀爾蒙(與乳癌有關)。由於大部分癌症都屬於原發性,所以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的預防方法。對於一部分的癌症如肺癌,減少吸煙或吸入二手煙,可以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長期服用女性賀爾蒙亦會增加乳癌的發病機會。對於大腸癌,由於大部分腫瘤都相信是由息肉演變而成,所以定期接受大腸檢查並且將早期息肉切除,對於減低大腸癌的病發有一定幫助。」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cancer-surgery.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