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亂服止瀉藥會引致什麼後果?

  



相信不少人也試過腹瀉,「痾到腳軟軟」的痛苦經歷吧!為了貪方便,很多市民會自行服食成藥止瀉,惟此舉隨時會引致反效果,因為部分患者眼見成效不大,會擅自增加服藥份量,有的更由一日只服三次藥,變為一日服食三日藥物的份量。胡亂服用過多止瀉藥,會令腸道停止蠕動及腸道急性閉塞,嚴重更會引致腹膜炎,隨時致命。


亂服止瀉藥會引致什麼後果?


止瀉藥的功效是減低腸臟蠕動,藉此紓緩腹瀉不適,惟一旦服食過量,會使腸臟放鬆及停止蠕動,食物殘渣及大便等會停留在體內,由於無法排出體外,會產生大量氣體令腸子脹大,引致急性腸塞。部分患者在服食過多止瀉藥兩至三天後,會有嘔吐、肚脹、無法排便及肚痛等腸道閉塞的徵狀,有的甚至連屁也無法排出。

患者若出現以上情況,應盡快求醫,因為腸道一旦急性腸塞,嚴重的會令腸道脹至爆裂,大便會隨之流到腹膜,引致腹膜炎,致命率高達五成,絕不可看輕。當中患有腸黏連的患者,要格外留神,因為他們較易患上腸道閉塞。過去有腸黏連患者,因服食過量止瀉藥,在數天後才求醫,小腸由原先直徑一釐米脹大至五釐米,差不多爆裂。醫生需要用胃喉抽出胃部食物,並吊鹽水補充水份,等廿四小時讓症狀逐步紓緩。


腹瀉有哪些徵狀?

腹瀉的徵狀包括腹痛、排便量增加及排出稀爛糞便,一般情況下,大便的硬度減少及含水量增加。成人每天平均排便量約為二百克,腹瀉會超過正常平均量。


 
為何會出現腹瀉?


腹瀉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常因患上腸胃炎所引致,其他因素包括毒素及受藥物影響,一般為期少於兩至三週。後者的慢性腹瀉亦可能因毒素及藥物而引致,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徵狀,腹瀉約持續超過兩至三週。外科醫生會從臨床診斷及其他身體檢查,找出引致慢性腹瀉的成因。


治療腹瀉

腹瀉令人又痛又尷尬,不少患者為求速速止瀉,急於服食止瀉藥,其實,若腹瀉不屬太嚴重,不用急於服藥,相反可繼續排便,直至瀉清為止,一般情況下,約在一至兩天,身體便會逐步康復,惟期間應多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避免脫水;如仍然痾嘔不停,則應立即求診。

腹瀉注意事項:

  •         多休息
  •         多飲水補充水分
  •         進食清淡食物
  •         讓身體自然排清有毒物質
  •         別亂服止瀉藥
  •         若痾嘔不止,盡快求診






資料來源: http://surgeon.com.hk/antidiarrheal.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腎上腺腫瘤

 


病徵
腎上腺癌非常罕見,腫瘤可以長大而沒有出現任何徵狀,部分患者是透過身體檢查,在醫學造影檢查發現「腎上腺偶發瘤」,經進一步化驗而確診是惡性腫瘤。

其他腎上腺癌患者約一半是因腫瘤壓在附近器官,出現疼痛徵狀而發現確診。另一半則是因腫瘤釋放過多激素,例如礦質皮質類固醇,鎖住了體內的鈉而排走過多的鉀,導致血壓上升。

若癌細胞產生過多的糖質皮質類固醇,則會出現與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的病徵,包括令人增磅、脂肪積聚在頸肩背等部位、臉變圓及多毛症等。正因為積聚了過多脂肪,皮膚底下組織會出現裂痕,令皮膚出現如妊娠紋般的紅線,同時過多的糖質皮質類固醇亦會壓抑身體免疫力。

診斷
若出現上述徵狀,患者可透過血液檢查,檢測腎上腺、礦質皮質類固醇及糖質皮質類固醇等激素的濃度水平,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可透過超聲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力共振成像(MRI)進一步診斷。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疝氣非老年男士「專利」

小腸氣男女比例為 5:1,實際此病男女老幼都有機會發生


俗稱小腸氣的疝氣,是指身體中器官由原來位置,移至不正常的位置。很多人以為疝氣多數發生在老年男士身上,實際此病男女老幼都有機會發生,人人皆需要注意。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小腸氣男女比例為 5:1,以男性居多,因為男性有睪丸,在胚體孕育時,睪丸一直在肚內,至出生前兩、三周,睪丸慢慢沉降到陰囊,而這個動作需要經過一個通道才能夠進行,該通道於出生後會逐漸收縮,若然收縮情況不理想,可會變成最弱的地方(稱為缺口)。「總之,身體哪個位置最弱,內臟便會從這兒谷出來,尤其腹內壓力過大時,內臟從腹壁弱點跌出,造成疝氣,最常見的情況是腹腔的腸臟,經腹股溝移至陰囊中。」


他表示,沒有特別誘因引起疝氣,少部分病人可能有軟組織缺陷,令到身體特別是肚皮出現薄弱的地方,但此情況並不普遍,大部分屬於先天問題,即身體有些位置先天性薄弱。後天形成的則有幾個可能性,例如做一些牽涉肚內壓的動作,如有些玩健身的人,每當做舉重或做捲腹動作(Sit-up)或劇烈的運動,腹內壓力增加,有機會引發疝氣。


另一方面,男性有前列腺閉塞或前列腺肥腫發大,經常谷小便,以及男女都有可能發生的便秘,或每次大便時都要用力谷肚,日子有功會形成疝氣。「至於小朋友疝氣患者,多數受先天因素影響,但最初缺口位置過細,家長不易覺察,隨年齡增長,缺口位置漸大,才被發現。家長替小朋友沖涼時,如摸到陰莖附近地方有粒東西凸出來,或發現陰囊有水囊(即不是內臟跌出而是腹水跌出),皆為小腸氣明顯徵狀。」


年老人士開始退化,缺口位置會愈來愈薄弱,容易發生疝氣,他們通常沖涼時會摸到腹部或「小奄」位置或腹股溝腫脹,感覺是重重的,並且在下墜,躺下來後,又會發現原來凸出來的不見了,此情況甚為普遍。而不常見的徵狀,是疝氣箍住腸臟,引致腸塞,屆時需要切腸及開造口。


何醫生指出,患者有機會出現疼痛徵狀,因為疝氣可以箍住入面的組織,當組織不夠血液便會痛,但躺下時,疝氣鬆綁組織可不會痛;又或經過一天勞動後,疝氣會下墜及易有痛感,不過一會兒下墜的地方可會縮回入內,令患者不覺痛。「正由於時痛時不痛,有些患者可能掉以輕心。病人知道躺臥會令痛感減輕,於是每次有痛,都躺臥及按摩有關位置,這有機會延遲求醫。」


他指出,如有疝氣,一般都會建議盡快做手術,手術是解決疝氣的主要方法。「手術的原理,是把原本薄弱的地方重新鞏固,方法是放置一個具有彈性的人造纖維網,覆蓋缺口,經過 6 周後,人造纖維網後與附近的組織溶合在一起,形成一度很堅固的牆壁,使入面的組織不輕易移位或下墜。」




手術可以用微創方式進行,傷口細,復發機會較低。手術後,與一般正常生活沒有分別,最初 6 星期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如舉重、捲腹運動等,因為人造纖維網還未與附近的組織溶合,做運動有機會令原本修補好的缺口破損,再次發生疝氣。


疝氣與脂肪瘤及淋巴瘤,容易被混為一談,它們的徵狀有些相似。何柏堅醫生說:「疝氣引致下墜的地方,時大時細,但脂肪瘤及淋巴瘤的瘤,長時間存在,不像疝氣般改變姿勢而暫時消失。」基本上透過醫生的檢查,已可以很快確定是否疝氣。


小腸氣手術費

小腸氣手術費 $15000 - $25000,取決於手術的複雜程度。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小腸氣手術

小腸氣手術,小腸氣 症狀,小腸氣手術醫生

最近有沒有發現腹部有異物隆起,且不斷變大,甚至偶然會感到痛楚?這可能是患上小腸氣(又稱疝)的徵狀,因腹壁出現缺口,令腸道從腹壁突出。小腸氣會使局部組織缺血壞死,嚴重會引致腹膜炎,故此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隨著醫學進步,小腸氣(疝)微創縫合術比傳統修補手術優勝,傷口及痛楚較小,更可同時處理兩邊小腸氣,患者可較快痊癒。


小腸氣病發原因

小腸氣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前者是因腹壁結構有先天性缺陷,後者則因腹壁肌肉在長時間受壓下變弱,令小腸從腹壁的缺口位置突出。小腸氣可在腹股溝、上腹部及肚臍等位置出現,惟多以腹股溝為主。


小腸氣手術, 小腸氣手術時間, 小腸氣手術後護理

小腸氣(疝)微創縫合術需時約1小時,住院約1至2天,醫生會先在患處上切開一個直徑1厘米的切口,以及兩個直徑五毫米的切口,並透過小孔將微創手術儀器植入肌肉層及腹膜層之間。接著,醫生會在腹腔與小腸氣患處之間的位置輸入二氧化碳,分隔肚皮及腹膜。醫生會用手術夾將小腸氣及附近血管分離,藉此令小腸氣隆起的位置收窄。然後,再以手術線結起小腸氣的頂部及底部,並剪開中間部分。接著,醫生會於肌肉層與腹膜層之間置入纖維膜,以及植入手術釘,固定纖維膜位置,作保護傷口用途。


微創小腸氣手術 vs 傳統小腸氣手術

傳統修補手術雖然與微創手術同樣需時約1小時,惟需要住院2至3天,且手術切口明顯較大達3至4厘米長,不可同時處理左右兩邊小腸氣,要分兩次手術進行。相反,微創手術僅切開3個小孔,便可進行手術,更可同時處理兩邊小腸氣,既省時又減輕痛楚。


除此之外,微創手術不用切除肌肉,只是在肌肉層與腹膜層之間植入纖維膜,患者活動時,不會因肌肉層拉扯而引致痛楚;傳統手術卻需要先切除部分肌肉,才可在肌肉層植入纖維膜,此舉會令患者在術後活動時,會因拉扯肌肉而感到痛楚。



請注意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進行微創手術,請諮詢您的醫生。


小腸氣手術費

小腸氣手術費 $15000 - $25000,取決於手術的複雜程度。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副甲狀腺瘤介紹

副甲狀腺瘤,副甲狀腺手術

甲狀腺是人體的內分泌腺,至於副甲狀腺,大家又對它有多少認識?甲狀腺與副甲狀腺完全不同,副甲狀腺位於甲狀腺後方位置,共有四顆,它可發放副甲狀腺荷爾蒙,藉此提升血液的鈣質。不過,若無故出現骨折或腹痛,便不要輕視,因為這可能是副甲狀腺的組織增生,患上副甲狀腺瘤的先兆。此症會使血液的鈣含量過高,導致其他身體疾病,患者可透過外科手術切除副甲狀腺瘤。



為何會患上副甲狀腺瘤?

目前醫學界仍未確定副甲狀腺瘤的成因,但多與免疫系統有關。若患者的副甲狀腺組織增生,會不斷發放副甲狀腺荷爾蒙,令血液的鈣含量過多。


副甲狀腺瘤有哪些徵狀?

骨折及無故腹痛,是副甲狀腺瘤的徵狀。當副甲狀腺分泌失衡時,會不斷從骨骼抽走鈣質,有機會引致骨折。部分患者亦因血液的鈣含量過多,在腎臟內積聚形成腎石,有的會無故腹痛。事實上,很多患者也是在患上其他疾病,或做身體檢查時,發現血液鈣含量過高,再檢驗副甲狀腺荷爾蒙時,才確診患上副甲狀腺瘤。


副甲狀腺瘤的檢查方法:

患者可透過抽血檢驗副甲狀腺的荷爾蒙含量,若數值偏高,有機會患上副甲狀腺瘤。醫生可透過核掃描(MIBI Scan),準確得知哪顆副甲狀腺出現問題;超聲波檢查亦可協助診斷副甲狀腺的增生情況。一般情況下,除了是腎病患者,大多個案只會有一顆副甲狀腺出現良性增生。


如何治療副甲狀腺瘤?

患者可進行外科手術,切除副甲狀腺的增生組織。手術時間約30分鐘,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醫生會以超聲波儀器確定副甲狀腺瘤的位置,接著於頸側位置切開約1.5厘米的切口,先把甲狀腺向前推開,然後切走增生組織的副甲狀腺。患者在術後即日可進食,並如常活動,不用服藥。


在手術過程中,近紅外線螢光自然發射,結合自發性螢光 (autofluorescence)和靛氰綠(indocyanine) 血管造影術,讓醫生可安全準確地識別副甲狀腺的位置。在手術過程中,醫生並不需要在血管內注射任何染料,便可清楚識別甲狀旁腺血管化的血管。而最重要的是,由於影像的精準輔助,可避免意外切除健康副甲狀腺的風險。意外切除健康副甲狀腺會帶來什麼影響?這會引致副甲狀腺功能減退,大多數情況下是短暫的,但亦可能會引致鈣代謝紊亂,例如低血鈣症。


治療風險

一般手術風險例如發炎或流血。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脂肪瘤非關肥瘦

- 脂肪瘤手術,治療方法


說起脂肪瘤,許多人誤以為只會在肥胖者身上出現,其實它的生長與個人肥瘦無關,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即使身材瘦削的人也不能免疫,加上脂肪瘤的成因多數不明,難以作出預防,故此想及早確定脂肪瘤的屬性,從而作出適當診治,再配合定時身體檢查方為上策。


脂肪瘤是指由成熟脂肪細胞增生形成的腫瘤,一般病發在皮下脂肪層,意指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一個部分,例如手及腳、背部甚至是面部都有機會長出。摸起來皮膚表面有點不平滑、好像一塊軟腍腍海綿;但如果患者本身脂肪層很厚,或是脂肪瘤長在皮膚組織較結實的部位如背部、腰背等,便有機會摸不出這種質感。


成因不明 難以預防

據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不少人認定脂肪瘤的形成是與人體脂肪過多或是飲食過度油膩而造成,其實屬於誤解,這些成因並無直接關係,有部分個案相信與家族遺傳有關,但大部分都是成因不明,故此暫時仍沒有預防患脂肪瘤的方法,惟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及早發現脂肪瘤的存在。不過根據數據顯示,脂肪瘤多出現在40至60歲的中老年人身上,而若有家族成員患有脂肪瘤的話,亦會增加個人出現脂肪瘤的機會,幸而脂肪瘤以良性居多,屬惡性的機會非常小,而且由良性轉變成惡性的機會比較罕見。一般而言,脂肪瘤在臨床上可以摸到,大概都已長到至少2厘米,有些更達至10厘米以上,特別在一些有遺傳現象的個案,有時脂肪瘤數量多到令外觀變形。


不痛不癢 良性居多

何醫生續指,脂肪瘤最特別的地方是有機會與其他組織夾纏一起,例如有不同比例的神經組織、纖維組織、血管組織等伴隨增生。一般脂肪瘤不痛不癢,但當血管成分較多時,也可能會有異常的疼痛現象;另一種不適,是當脂肪瘤壓迫神經或牽涉到旁邊的組織而引起。然而脂肪瘤一旦形成,是不會無故消失的,即使節食減肥,脂肪瘤也不會因此變小。


一般人單憑肉眼,難以分辨脂肪瘤是否屬於惡性,通常需要靠醫生臨床檢驗,以確定脂肪瘤的屬性,一般而言,長在皮下脂肪組織的脂肪瘤,大部分屬於良性;如果深入肌肉層,或是在肌肉下的組織,屬於惡性的機會增加。


疼痛麻痹 變質徵兆

面對不同性質的脂肪瘤的處理方法並不相同,例如當發現良性脂肪瘤時,可以進行定期觀察;至於惡性脂肪瘤,必須以手術進行廣泛切除,不單只腫瘤本身,連周邊的一些健康組織也可能需要切掉,因為惡性腫瘤始終有擴散及復發的危險。何醫生稱:「良性的脂肪瘤,除非出現變硬、疼痛或美觀問題,否則宜先進行定期觀察,才再因應脂肪瘤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處理,如發現脂肪瘤在短時間內迅速脹大,及有疼痛、麻痹感覺,有可能是良性脂肪瘤變質,患者需要接受磁力共振等進一步檢查。至於惡性脂肪瘤必須進行切除,不過由於多數脂肪瘤具薄膜包圍,因此傷口不需太大,即可將脂肪瘤取出,相對危險性亦較低。」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止瀉藥

相信不少人也試過腹瀉,「痾到腳軟軟」的痛苦經歷吧!為了貪方便,很多市民會自行服食成藥止瀉,惟此舉隨時會引致反效果,因為部分患者眼見成效不大,會擅自增加服藥份量,有的更由一日只服三次藥,變為一日服食三日藥物的份量。胡亂服用過多止瀉藥,會令腸道停止蠕動及腸道急性閉塞,嚴重更會引致腹膜炎,隨時致命。


亂服止瀉藥會引致什麼後果?

止瀉藥的功效是減低腸臟蠕動,藉此紓緩腹瀉不適,惟一旦服食過量,會使腸臟放鬆及停止蠕動,食物殘渣及大便等會停留在體內,由於無法排出體外,會產生大量氣體令腸子脹大,引致急性腸塞。部分患者在服食過多止瀉藥兩至三天後,會有嘔吐、肚脹、無法排便及肚痛等腸道閉塞的徵狀,有的甚至連屁也無法排出。


患者若出現以上情況,應盡快求醫,因為腸道一旦急性腸塞,嚴重的會令腸道脹至爆裂,大便會隨之流到腹膜,引致腹膜炎,致命率高達五成,絕不可看輕。當中患有腸黏連的患者,要格外留神,因為他們較易患上腸道閉塞。過去有腸黏連患者,因服食過量止瀉藥,在數天後才求醫,小腸由原先直徑一厘米脹大至五厘米,差不多爆裂。醫生需要用胃喉抽出胃部食物,並吊鹽水補充水份,等廿四小時讓症狀逐步紓緩。


腹瀉有哪些徵狀?

腹瀉的徵狀包括腹痛、排便量增加及排出稀爛糞便,一般情況下,大便的硬度減少及含水量增加。成人每天平均排便量約為二百克,腹瀉會超過正常平均量。


為何會出現腹瀉?

腹瀉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常因患上腸胃炎所引致,其他因素包括毒素及受藥物影響,一般為期少於兩至三週。後者的慢性腹瀉亦可能因毒素及藥物而引致,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徵狀,腹瀉約持續超過兩至三週。外科醫生會從臨床診斷及其他身體檢查,找出引致慢性腹瀉的成因。


治療腹瀉

腹瀉令人又痛又尷尬,不少患者為求速速止瀉,急於服食止瀉藥,其實,若腹瀉不屬太嚴重,不用急於服藥,相反可繼續排便,直至瀉清為止,一般情況下,約在一至兩天,身體便會逐步康復,惟期間應多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避免脫水;如仍然痾嘔不停,則應立即求診。


腹瀉注意事項:

※多休息

※多飲水補充水分

※進食清淡食物

※讓身體自然排清有毒物質

※別亂服止瀉藥

※若痾嘔不止,盡快求診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