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副甲狀腺瘤介紹

副甲狀腺瘤,副甲狀腺手術

甲狀腺是人體的內分泌腺,至於副甲狀腺,大家又對它有多少認識?甲狀腺與副甲狀腺完全不同,副甲狀腺位於甲狀腺後方位置,共有四顆,它可發放副甲狀腺荷爾蒙,藉此提升血液的鈣質。不過,若無故出現骨折或腹痛,便不要輕視,因為這可能是副甲狀腺的組織增生,患上副甲狀腺瘤的先兆。此症會使血液的鈣含量過高,導致其他身體疾病,患者可透過外科手術切除副甲狀腺瘤。



為何會患上副甲狀腺瘤?

目前醫學界仍未確定副甲狀腺瘤的成因,但多與免疫系統有關。若患者的副甲狀腺組織增生,會不斷發放副甲狀腺荷爾蒙,令血液的鈣含量過多。


副甲狀腺瘤有哪些徵狀?

骨折及無故腹痛,是副甲狀腺瘤的徵狀。當副甲狀腺分泌失衡時,會不斷從骨骼抽走鈣質,有機會引致骨折。部分患者亦因血液的鈣含量過多,在腎臟內積聚形成腎石,有的會無故腹痛。事實上,很多患者也是在患上其他疾病,或做身體檢查時,發現血液鈣含量過高,再檢驗副甲狀腺荷爾蒙時,才確診患上副甲狀腺瘤。


副甲狀腺瘤的檢查方法:

患者可透過抽血檢驗副甲狀腺的荷爾蒙含量,若數值偏高,有機會患上副甲狀腺瘤。醫生可透過核掃描(MIBI Scan),準確得知哪顆副甲狀腺出現問題;超聲波檢查亦可協助診斷副甲狀腺的增生情況。一般情況下,除了是腎病患者,大多個案只會有一顆副甲狀腺出現良性增生。


如何治療副甲狀腺瘤?

患者可進行外科手術,切除副甲狀腺的增生組織。手術時間約30分鐘,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醫生會以超聲波儀器確定副甲狀腺瘤的位置,接著於頸側位置切開約1.5厘米的切口,先把甲狀腺向前推開,然後切走增生組織的副甲狀腺。患者在術後即日可進食,並如常活動,不用服藥。


在手術過程中,近紅外線螢光自然發射,結合自發性螢光 (autofluorescence)和靛氰綠(indocyanine) 血管造影術,讓醫生可安全準確地識別副甲狀腺的位置。在手術過程中,醫生並不需要在血管內注射任何染料,便可清楚識別甲狀旁腺血管化的血管。而最重要的是,由於影像的精準輔助,可避免意外切除健康副甲狀腺的風險。意外切除健康副甲狀腺會帶來什麼影響?這會引致副甲狀腺功能減退,大多數情況下是短暫的,但亦可能會引致鈣代謝紊亂,例如低血鈣症。


治療風險

一般手術風險例如發炎或流血。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脂肪瘤非關肥瘦

- 脂肪瘤手術,治療方法


說起脂肪瘤,許多人誤以為只會在肥胖者身上出現,其實它的生長與個人肥瘦無關,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即使身材瘦削的人也不能免疫,加上脂肪瘤的成因多數不明,難以作出預防,故此想及早確定脂肪瘤的屬性,從而作出適當診治,再配合定時身體檢查方為上策。


脂肪瘤是指由成熟脂肪細胞增生形成的腫瘤,一般病發在皮下脂肪層,意指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一個部分,例如手及腳、背部甚至是面部都有機會長出。摸起來皮膚表面有點不平滑、好像一塊軟腍腍海綿;但如果患者本身脂肪層很厚,或是脂肪瘤長在皮膚組織較結實的部位如背部、腰背等,便有機會摸不出這種質感。


成因不明 難以預防

據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不少人認定脂肪瘤的形成是與人體脂肪過多或是飲食過度油膩而造成,其實屬於誤解,這些成因並無直接關係,有部分個案相信與家族遺傳有關,但大部分都是成因不明,故此暫時仍沒有預防患脂肪瘤的方法,惟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及早發現脂肪瘤的存在。不過根據數據顯示,脂肪瘤多出現在40至60歲的中老年人身上,而若有家族成員患有脂肪瘤的話,亦會增加個人出現脂肪瘤的機會,幸而脂肪瘤以良性居多,屬惡性的機會非常小,而且由良性轉變成惡性的機會比較罕見。一般而言,脂肪瘤在臨床上可以摸到,大概都已長到至少2厘米,有些更達至10厘米以上,特別在一些有遺傳現象的個案,有時脂肪瘤數量多到令外觀變形。


不痛不癢 良性居多

何醫生續指,脂肪瘤最特別的地方是有機會與其他組織夾纏一起,例如有不同比例的神經組織、纖維組織、血管組織等伴隨增生。一般脂肪瘤不痛不癢,但當血管成分較多時,也可能會有異常的疼痛現象;另一種不適,是當脂肪瘤壓迫神經或牽涉到旁邊的組織而引起。然而脂肪瘤一旦形成,是不會無故消失的,即使節食減肥,脂肪瘤也不會因此變小。


一般人單憑肉眼,難以分辨脂肪瘤是否屬於惡性,通常需要靠醫生臨床檢驗,以確定脂肪瘤的屬性,一般而言,長在皮下脂肪組織的脂肪瘤,大部分屬於良性;如果深入肌肉層,或是在肌肉下的組織,屬於惡性的機會增加。


疼痛麻痹 變質徵兆

面對不同性質的脂肪瘤的處理方法並不相同,例如當發現良性脂肪瘤時,可以進行定期觀察;至於惡性脂肪瘤,必須以手術進行廣泛切除,不單只腫瘤本身,連周邊的一些健康組織也可能需要切掉,因為惡性腫瘤始終有擴散及復發的危險。何醫生稱:「良性的脂肪瘤,除非出現變硬、疼痛或美觀問題,否則宜先進行定期觀察,才再因應脂肪瘤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處理,如發現脂肪瘤在短時間內迅速脹大,及有疼痛、麻痹感覺,有可能是良性脂肪瘤變質,患者需要接受磁力共振等進一步檢查。至於惡性脂肪瘤必須進行切除,不過由於多數脂肪瘤具薄膜包圍,因此傷口不需太大,即可將脂肪瘤取出,相對危險性亦較低。」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止瀉藥

相信不少人也試過腹瀉,「痾到腳軟軟」的痛苦經歷吧!為了貪方便,很多市民會自行服食成藥止瀉,惟此舉隨時會引致反效果,因為部分患者眼見成效不大,會擅自增加服藥份量,有的更由一日只服三次藥,變為一日服食三日藥物的份量。胡亂服用過多止瀉藥,會令腸道停止蠕動及腸道急性閉塞,嚴重更會引致腹膜炎,隨時致命。


亂服止瀉藥會引致什麼後果?

止瀉藥的功效是減低腸臟蠕動,藉此紓緩腹瀉不適,惟一旦服食過量,會使腸臟放鬆及停止蠕動,食物殘渣及大便等會停留在體內,由於無法排出體外,會產生大量氣體令腸子脹大,引致急性腸塞。部分患者在服食過多止瀉藥兩至三天後,會有嘔吐、肚脹、無法排便及肚痛等腸道閉塞的徵狀,有的甚至連屁也無法排出。


患者若出現以上情況,應盡快求醫,因為腸道一旦急性腸塞,嚴重的會令腸道脹至爆裂,大便會隨之流到腹膜,引致腹膜炎,致命率高達五成,絕不可看輕。當中患有腸黏連的患者,要格外留神,因為他們較易患上腸道閉塞。過去有腸黏連患者,因服食過量止瀉藥,在數天後才求醫,小腸由原先直徑一厘米脹大至五厘米,差不多爆裂。醫生需要用胃喉抽出胃部食物,並吊鹽水補充水份,等廿四小時讓症狀逐步紓緩。


腹瀉有哪些徵狀?

腹瀉的徵狀包括腹痛、排便量增加及排出稀爛糞便,一般情況下,大便的硬度減少及含水量增加。成人每天平均排便量約為二百克,腹瀉會超過正常平均量。


為何會出現腹瀉?

腹瀉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常因患上腸胃炎所引致,其他因素包括毒素及受藥物影響,一般為期少於兩至三週。後者的慢性腹瀉亦可能因毒素及藥物而引致,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徵狀,腹瀉約持續超過兩至三週。外科醫生會從臨床診斷及其他身體檢查,找出引致慢性腹瀉的成因。


治療腹瀉

腹瀉令人又痛又尷尬,不少患者為求速速止瀉,急於服食止瀉藥,其實,若腹瀉不屬太嚴重,不用急於服藥,相反可繼續排便,直至瀉清為止,一般情況下,約在一至兩天,身體便會逐步康復,惟期間應多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避免脫水;如仍然痾嘔不停,則應立即求診。


腹瀉注意事項:

※多休息

※多飲水補充水分

※進食清淡食物

※讓身體自然排清有毒物質

※別亂服止瀉藥

※若痾嘔不止,盡快求診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盡早認識3大癌症

- 腸癌手術,乳癌手術,肺癌手術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人人聞癌色變,任何人都有機會「中獎」。根據衞生署資料,現時香港10大致命的癌症,以肺癌居首,其次是大腸癌和乳癌。這3大癌症無聲無息地襲擊港人,不想受病魔煎熬,最好對癌症多點認識,以作防範。


甚麼是腫瘤?人體由億萬個細胞所組成,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機能,所有細胞都是通過有規律、有節制的過程生長及死亡,從而促進身體組織的新陳代謝。細胞的生長及死亡過程一旦不受控制,生長便會失常,形成瘤,而瘤可以分良性和惡性兩類,惡性瘤即是癌。不論老幼,都有可能患上癌症,但患者仍以中年和老年人居多。


肺癌者多屬煙民

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根據衞生署的紀錄,香港最常見的3大癌症,包括男性和女性,分別是肺癌、大腸癌和乳癌。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亦是香港癌症頭號殺手,眾所周知,吸煙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約百分之九十的肺癌患者為吸煙人士,除長期吸食二手煙或使用煙斗者外,經常接觸和吸入石綿、使離子化輻射、HIV(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者等,亦有較高患肺癌機會。


至於大腸癌,何醫生謂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分,由結腸及直腸組成。醫學界發現大腸癌的前身大部分為大腸息肉,由最初的黏膜發展至息肉後,須頗長時間才發展成癌。但因息肉初期並無任何徵兆,當發展成癌後才會出現如屙血、大便附有黏液等徵狀,甚至毫無徵狀而令患者耽誤延醫。


原發性佔大部分

排行香港第3位癌症的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病,當乳房內的乳腺管細胞或腺泡細胞產生了不正常的分裂、繁殖,便形成乳癌。當乳房內細胞產生病變,乳房會出現各種異狀,如乳房腫塊、乳頭凹陷、乳頭異樣分泌物等,然而乳癌初期的病徵並不明顯,故宜定期作乳房自我檢查。


何醫生稱:「癌症的成因有多個可能性,其中原發性,即沒有確定成因佔最大部分,其他的成因包括遺傳、吸煙(與肺癌有關)、服用賀爾蒙(與乳癌有關)。由於大部分癌症都屬於原發性,所以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的預防方法。對於一部分的癌症如肺癌,減少吸煙或吸入二手煙,可以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長期服用女性賀爾蒙亦會增加乳癌的發病機會。對於大腸癌,由於大部分腫瘤都相信是由息肉演變而成,所以定期接受大腸檢查並且將早期息肉切除,對於減低大腸癌的病發有一定幫助。」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手術

甲狀腺狀似盾甲,位於頸部前方,其功能是發放甲狀腺荷爾蒙控制身體的新陳代謝。大部分甲狀腺腫瘤或結節均為良性,惟部分屬惡性,例如濾泡狀癌、髓樣癌及乳頭狀癌等,因此若發現頸部或淋巴有異物或腫塊,千萬不要輕視,這可能是患上甲狀癌的徵狀,惡性腫瘤因擴散至頸部淋巴形成硬塊。早期甲狀腺癌的徵狀並不明顯,很多患者也是當頸部腫瘤長大壓住氣管導致喘氣或吞嚥困難才求診。


甲狀腺癌的成因

甲狀腺癌的成因未明,輻射感染相信是其中一個主要成因,惟過量攝取碘質、基因突變、遺傳及女性荷爾蒙等,均會增加患上甲狀腺癌的風險。


甲狀腺癌的檢查方法

※超聲波檢查

※針刺細胞檢查

※抽驗活組織

※放射性同位掃描


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

※甲狀腺切除傳統外科手術:若是單邊硬塊的腫瘤,可進行半甲狀腺切除手術,以全身麻醉進行,醫生會於甲狀腺上切開約4厘米切口,取走半邊甲狀腺,進行活組織檢驗,手術時間約長2.5小時,住院約3至5天,術後可進食。如證實為惡性瘤腫,患者稍後需要切除餘下的甲狀腺。傳統手術可能會令患處留下疤痕。

※甲狀腺微創切除手術: 以全身麻醉方式,醫生會於患者腋下及乳暈位置共切開四個直徑分別約1.5厘米及5毫米的小孔,然後由小孔將儀器置入體內切取甲狀腺,半甲狀腺切除的手術時間約2.5小時,全甲狀腺切除手術則約需3.5小時,住院3至5天,即日可進食。由於腋下位置較隱閉,乳暈的傷口癒合亦較快,術後不會留有疤痕。


一般來說,患者在切除甲狀腺後,需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療,藉此消滅殘留的甲狀腺組織。術後要長期服食荷爾蒙補充劑。


甲狀腺切除手術的風險:

※一般手術風險,例如發炎及流血。

※可能因損害聲帶神經線而引致聲沙,惟情況罕見。

※缺乏鈣質,或傷害副甲狀腺引致抽筋,但情況罕見。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割包皮

小朋友割包皮

割包皮這手術,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然而,何謂包皮過長?是否所有男性也要進行這項手術?大家可能有不少誤解。其實,醫學上沒有包皮標準長度的定義。若男性發現包皮長期蓋住龜頭,這便是包皮過長。包皮與龜頭之間位置容易積存細菌,可能會引致包皮炎及包莖等疾病。不過,並非所有包皮過長的男性,也要進行手術。醫生會視乎患者的身體狀況,決定是否需要透過傳統外科手術,或激光包皮環切手術,將過長的包皮切除。因此,一旦感到陰莖不適,應盡快求診。


為何要割包皮?

※包皮過窄:若包皮狹窄,翻出包皮清潔時容易引致損傷而留有疤痕,疤痕收緊後,會使包皮的出口變得更狹窄。如持續以上過程,包皮的出口會嚴重收窄,不可再翻開清潔,因此需要進行手術,把過長包皮切除。

※包皮炎:包皮過長下,長期蓋住龜頭,兩者之間的空隙又濕又暖,容易孳生及積存細菌,引致陰莖發炎、紅腫、發熱、劇痛及有膿胞。若情況持續不斷發炎,會使包皮與龜頭黏著,很難再翻開包皮清潔龜頭。而且,患者在嚴重情況下,才進行割包皮手術,會令痊癒期延長至六至八週。

※包皮繫帶過短:此舉會使陰莖變形彎曲,並且較難翻開包皮清潔龜頭。

※包莖:包莖可能會引致不育,因為陰莖被包皮緊緊包裹下,未能完整露出龜頭,令精液有機會倒流在包皮內,不可成功射精,導致不育。

※孳生細菌:由於包皮與龜頭之間的空隙較為溫暖及潮濕,若不可翻開包皮定時清潔,較易孳生如念珠菌等細菌,並且帶有異味。除此之外,亦會令伴侶受到感染。

※宗教背景:部分教徒會為出生1個月後的兒子割包皮。


割包皮需要麻醉嗎?

所有割包皮手術,均要在半身或局部麻醉方式下進行。局部麻醉是指在陰莖底部先注射麻醉針,封鎖陰莖的神經線,然後再於施手術的位置注射。而全身麻醉是在聞氣入睡後才注射麻醉藥。一般情況下,嬰兒較適合於出生6個月後才進行手術,因為其腦部的呼吸控制中心會發育至較成熟,減少手術風險。


相較成人來說,兒童做割包皮手術,建議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否則患者在手術期間移動身體,會影響手術進行。進行麻醉時,麻醉科專科醫生會按照其體重,控制吸入麻醉氣的份量,並一直在場監察。一般情況下,患者在完成手術後數分鐘會甦醒;目前亦沒有醫學文獻指全身麻醉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認識大頸泡問題

長者很多時候未能察覺自己患上「大頸泡」,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大頸泡」乃頸部甲狀腺組織發脹形成的硬塊,通常位於喉核對下左右兩旁之位置。硬塊會隨吞嚥而上下移動,由於甲狀腺為軟組織,病人並不自覺,往往是親友聚餐飲食時無意間發現。


醫生會為「大頸泡」患者作超聲波診斷以了解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此舉可以檢查有否惡性腫瘤出現。如長者忽視病情,甲狀腺組織繼續增生會擠壓氣管及食道,患者會有呼吸或吞嚥困難的情況。


防止「大頸泡」,最重要是吸收足夠碘質,而海產類食物含有豐富碘質。長者應進食適量海產及配合均衡飲食以預防之。如長者不幸患上大頸泡,醫生會以手術方法處理移除整個腫脹的甲狀腺組織,甲狀腺組織移除後,患者要長期服用補充劑補充甲狀腺荷爾蒙。



資料來源:https://surgeon.com.hk/anal-fistula.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