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疝氣非老年男士「專利」

 疝氣非老年男士「專利」 - 小腸氣病徵,小腸氣手術時間


小腸氣男女比例為 5:1,實際此病男女老幼都有機會發生


俗稱小腸氣的疝氣,是指身體中器官由原來位置,移至不正常的位置。很多人以為疝氣多數發生在老年男士身上,實際此病男女老幼都有機會發生,人人皆需要注意。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小腸氣男女比例為 5:1,以男性居多,因為男性有睪丸,在胚體孕育時,睪丸一直在肚內,至出生前兩、三周,睪丸慢慢沉降到陰囊,而這個動作需要經過一個通道才能夠進行,該通道於出生後會逐漸收縮,若然收縮情況不理想,可會變成最弱的地方(稱為缺口)。「總之,身體哪個位置最弱,內臟便會從這兒谷出來,尤其腹內壓力過大時,內臟從腹壁弱點跌出,造成疝氣,最常見的情況是腹腔的腸臟,經腹股溝移至陰囊中。」


他表示,沒有特別誘因引起疝氣,少部分病人可能有軟組織缺陷,令到身體特別是肚皮出現薄弱的地方,但此情況並不普遍,大部分屬於先天問題,即身體有些位置先天性薄弱。後天形成的則有幾個可能性,例如做一些牽涉肚內壓的動作,如有些玩健身的人,每當做舉重或做捲腹動作(Sit-up)或劇烈的運動,腹內壓力增加,有機會引發疝氣。


另一方面,男性有前列腺閉塞或前列腺肥腫發大,經常谷小便,以及男女都有可能發生的便秘,或每次大便時都要用力谷肚,日子有功會形成疝氣。「至於小朋友疝氣患者,多數受先天因素影響,但最初缺口位置過細,家長不易覺察,隨年齡增長,缺口位置漸大,才被發現。家長替小朋友沖涼時,如摸到陰莖附近地方有粒東西凸出來,或發現陰囊有水囊(即不是內臟跌出而是腹水跌出),皆為小腸氣明顯徵狀。」


年老人士開始退化,缺口位置會愈來愈薄弱,容易發生疝氣,他們通常沖涼時會摸到腹部或「小奄」位置或腹股溝腫脹,感覺是重重的,並且在下墜,躺下來後,又會發現原來凸出來的不見了,此情況甚為普遍。而不常見的徵狀,是疝氣箍住腸臟,引致腸塞,屆時需要切腸及開造口。


何醫生指出,患者有機會出現疼痛徵狀,因為疝氣可以箍住入面的組織,當組織不夠血液便會痛,但躺下時,疝氣鬆綁組織可不會痛;又或經過一天勞動後,疝氣會下墜及易有痛感,不過一會兒下墜的地方可會縮回入內,令患者不覺痛。「正由於時痛時不痛,有些患者可能掉以輕心。病人知道躺臥會令痛感減輕,於是每次有痛,都躺臥及按摩有關位置,這有機會延遲求醫。」


他指出,如有疝氣,一般都會建議盡快做手術,手術是解決疝氣的主要方法。「手術的原理,是把原本薄弱的地方重新鞏固,方法是放置一個具有彈性的人造纖維網,覆蓋缺口,經過 6 周後,人造纖維網後與附近的組織溶合在一起,形成一度很堅固的牆壁,使入面的組織不輕易移位或下墜。」





手術可以用微創方式進行,傷口細,復發機會較低。手術後,與一般正常生活沒有分別,最初 6 星期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如舉重、捲腹運動等,因為人造纖維網還未與附近的組織溶合,做運動有機會令原本修補好的缺口破損,再次發生疝氣。


疝氣與脂肪瘤及淋巴瘤,容易被混為一談,它們的徵狀有些相似。何柏堅醫生說:「疝氣引致下墜的地方,時大時細,但脂肪瘤及淋巴瘤的瘤,長時間存在,不像疝氣般改變姿勢而暫時消失。」基本上透過醫生的檢查,已可以很快確定是否疝氣。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割包皮手術

割包皮,小朋友割包皮

割包皮這手術,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然而,何謂包皮過長?是否所有男性也要進行這項手術?大家可能有不少誤解。其實,醫學上沒有包皮標準長度的定義。若男性發現包皮長期蓋住龜頭,這便是包皮過長。包皮與龜頭之間位置容易積存細菌,可能會引致包皮炎及包莖等疾病。不過,並非所有包皮過長的男性,也要進行手術。醫生會視乎患者的身體狀況,決定是否需要透過傳統外科手術,或激光包皮環切手術,將過長的包皮切除。因此,一旦感到陰莖不適,應盡快求診。



為何要割包皮?

包皮過窄:若包皮狹窄,翻出包皮清潔時容易引致損傷而留有疤痕,疤痕收緊後,會使包皮的出口變得更狹窄。如持續以上過程,包皮的出口會嚴重收窄,不可再翻開清潔,因此需要進行手術,把過長包皮切除。

包皮炎:包皮過長下,長期蓋住龜頭,兩者之間的空隙又濕又暖,容易孳生及積存細菌,引致陰莖發炎、紅腫、發熱、劇痛及有膿胞。若情況持續不斷發炎,會使包皮與龜頭黏著,很難再翻開包皮清潔龜頭。而且,患者在嚴重情況下,才進行割包皮手術,會令痊癒期延長至六至八週。

包皮繫帶過短:此舉會使陰莖變形彎曲,並且較難翻開包皮清潔龜頭。

包莖:包莖可能會引致不育,因為陰莖被包皮緊緊包裹下,未能完整露出龜頭,令精液有機會倒流在包皮內,不可成功射精,導致不育。

孳生細菌:由於包皮與龜頭之間的空隙較為溫暖及潮濕,若不可翻開包皮定時清潔,較易孳生如念珠菌等細菌,並且帶有異味。除此之外,亦會令伴侶受到感染。

宗教背景:部分教徒會為出生1個月後的兒子割包皮。

割包皮需要麻醉嗎?

所有割包皮手術,均要在半身或局部麻醉方式下進行。局部麻醉是指在陰莖底部先注射麻醉針,封鎖陰莖的神經線,然後再於施手術的位置注射。而全身麻醉是在聞氣入睡後才注射麻醉藥。一般情況下,嬰兒較適合於出生6個月後才進行手術,因為其腦部的呼吸控制中心會發育至較成熟,減少手術風險。


相較成人來說,兒童做割包皮手術,建議以全身麻醉方式進行,否則患者在手術期間移動身體,會影響手術進行。進行麻醉時,麻醉科專科醫生會按照其體重,控制吸入麻醉氣的份量,並一直在場監察。一般情況下,患者在完成手術後數分鐘會甦醒;目前亦沒有醫學文獻指全身麻醉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參考資料:https://surgeon.com.hk/circumcision.html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脂肪瘤,脂肪瘤手術,微創手術

手臂有肉粒,質感柔軟?這可能是長有脂肪瘤(Lipoma)的徵狀,大部分脂肪瘤為良性腫瘤,是因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而形成,位於皮膚底層,按壓時質感柔軟,多為偏圓形或分葉狀。脂肪瘤普遍生長速度緩慢,故此較少感到疼痛,惟若生長速度變快,便可能會引致發炎及痛楚,甚至影響外觀,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安排進行手術切除。


誰人較易長出脂肪瘤?

一般來說,年齡較大容易長有脂肪瘤,例如40至60歲,多見於皮脂腺分泌較多的位置,例如背部、肩膊、頸部、臉、腹部、四肢等。脂肪大部份不明,有少部份與遺傳有關。


脂肪瘤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影響?

脂肪瘤剛長出時,由於體積較小,通常不會感到痕癢及疼痛,惟當脂肪瘤快速生長及變大,觸摸時會感到疼痛,若長在較易磨擦的位置,更有機會因長期磨擦而引致細菌感染,令囊腫發炎、紅腫或潰瘍等。除此之外,太大的脂肪瘤亦會影響外觀。


如何診斷患有脂肪瘤?

醫生可透過臨床檢查,診斷患者是否長有脂肪瘤。脂肪瘤的患者多為成人,並常長在背部、頸部及手臂位置等,醫生可從囊腫的形狀及質感等,區分是否與脂肪瘤有關,而脂肪瘤的質感較為柔軟。


如何治療脂肪瘤?

手術切除脂肪瘤,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若脂肪瘤已經增生已3至5厘米長,便適宜以手術切除。當然部分患者會因基因問題而令全身長有多夥脂肪瘤,他們可因應生活及外觀需要,選擇切除部分位置的脂肪瘤。在進行局部麻醉後,醫生會把皮膚割開,然後將整個囊腫取出,並且縫合傷口。一般來說,若脂肪瘤長3厘米,醫生只需割開約一半即1.5厘米長的傷口,便可把囊腫取出。以麻醉方式進行的手術切除,傷口會較沒有用麻醉藥微小。術後1至2天,患者便可出院。


參考資料:脂肪瘤手術, 脂肪瘤微創手術, 脂肪瘤手術費用, 脂肪瘤粉瘤, 脂肪瘤發炎 (surgeon.com.hk)

2023年9月22日 星期五

脂肪瘤非關肥瘦 - 脂肪瘤手術,治療方法

說起脂肪瘤,許多人誤以為只會在肥胖者身上出現,其實它的生長與個人肥瘦無關,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即使身材瘦削的人也不能免疫,加上脂肪瘤的成因多數不明,難以作出預防,故此想及早確定脂肪瘤的屬性,從而作出適當診治,再配合定時身體檢查方為上策。



脂肪瘤是指由成熟脂肪細胞增生形成的腫瘤,一般病發在皮下脂肪層,意指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一個部分,例如手及腳、背部甚至是面部都有機會長出。摸起來皮膚表面有點不平滑、好像一塊軟腍腍海綿;但如果患者本身脂肪層很厚,或是脂肪瘤長在皮膚組織較結實的部位如背部、腰背等,便有機會摸不出這種質感。


成因不明 難以預防

據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不少人認定脂肪瘤的形成是與人體脂肪過多或是飲食過度油膩而造成,其實屬於誤解,這些成因並無直接關係,有部分個案相信與家族遺傳有關,但大部分都是成因不明,故此暫時仍沒有預防患脂肪瘤的方法,惟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及早發現脂肪瘤的存在。不過根據數據顯示,脂肪瘤多出現在40至60歲的中老年人身上,而若有家族成員患有脂肪瘤的話,亦會增加個人出現脂肪瘤的機會,幸而脂肪瘤以良性居多,屬惡性的機會非常小,而且由良性轉變成惡性的機會比較罕見。一般而言,脂肪瘤在臨床上可以摸到,大概都已長到至少2厘米,有些更達至10厘米以上,特別在一些有遺傳現象的個案,有時脂肪瘤數量多到令外觀變形。


不痛不癢 良性居多

何醫生續指,脂肪瘤最特別的地方是有機會與其他組織夾纏一起,例如有不同比例的神經組織、纖維組織、血管組織等伴隨增生。一般脂肪瘤不痛不癢,但當血管成分較多時,也可能會有異常的疼痛現象;另一種不適,是當脂肪瘤壓迫神經或牽涉到旁邊的組織而引起。然而脂肪瘤一旦形成,是不會無故消失的,即使節食減肥,脂肪瘤也不會因此變小。


一般人單憑肉眼,難以分辨脂肪瘤是否屬於惡性,通常需要靠醫生臨床檢驗,以確定脂肪瘤的屬性,一般而言,長在皮下脂肪組織的脂肪瘤,大部分屬於良性;如果深入肌肉層,或是在肌肉下的組織,屬於惡性的機會增加。


疼痛麻痹 變質徵兆

面對不同性質的脂肪瘤的處理方法並不相同,例如當發現良性脂肪瘤時,可以進行定期觀察;至於惡性脂肪瘤,必須以手術進行廣泛切除,不單只腫瘤本身,連周邊的一些健康組織也可能需要切掉,因為惡性腫瘤始終有擴散及復發的危險。何醫生稱:「良性的脂肪瘤,除非出現變硬、疼痛或美觀問題,否則宜先進行定期觀察,才再因應脂肪瘤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處理,如發現脂肪瘤在短時間內迅速脹大,及有疼痛、麻痹感覺,有可能是良性脂肪瘤變質,患者需要接受磁力共振等進一步檢查。至於惡性脂肪瘤必須進行切除,不過由於多數脂肪瘤具薄膜包圍,因此傷口不需太大,即可將脂肪瘤取出,相對危險性亦較低。」


參考資料:脂肪瘤手術, 脂肪瘤治療方法, 脂肪瘤 - 何柏堅, 香港外科醫生 (surgeon.com.hk)

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小腸氣 - 小腸氣手術, 小腸氣病徵


最近有沒有發現腹部有異物隆起,且不斷變大,甚至偶然會感到痛楚?這可能是患上小腸氣(又稱疝)的徵狀,因腹壁出現缺口,令腸道從腹壁突出。小腸氣會使局部組織缺血壞死,嚴重會引致腹膜炎,故此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隨著醫學進步,小腸氣(疝)微創縫合術比傳統修補手術優勝,傷口及痛楚較小,更可同時處理兩邊小腸氣,患者可較快痊癒。

小腸氣病發原因

小腸氣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前者是因腹壁結構有先天性缺陷,後者則因腹壁肌肉在長時間受壓下變弱,令小腸從腹壁的缺口位置突出。小腸氣可在腹股溝、上腹部及肚臍等位置出現,惟多以腹股溝為主。


小腸氣手術, 小腸氣手術時間, 小腸氣手術後護理

小腸氣(疝)微創縫合術需時約1小時,住院約1至2天,醫生會先在患處上切開一個直徑1厘米的切口,以及兩個直徑五毫米的切口,並透過小孔將微創手術儀器植入肌肉層及腹膜層之間。接著,醫生會在腹腔與小腸氣患處之間的位置輸入二氧化碳,分隔肚皮及腹膜。醫生會用手術夾將小腸氣及附近血管分離,藉此令小腸氣隆起的位置收窄。然後,再以手術線結起小腸氣的頂部及底部,並剪開中間部分。接著,醫生會於肌肉層與腹膜層之間置入纖維膜,以及植入手術釘,固定纖維膜位置,作保護傷口用途。


小腸氣手術教育視頻



微創小腸氣手術 vs 傳統小腸氣手術

傳統修補手術雖然與微創手術同樣需時約1小時,惟需要住院2至3天,且手術切口明顯較大達3至4厘米長,不可同時處理左右兩邊小腸氣,要分兩次手術進行。相反,微創手術僅切開3個小孔,便可進行手術,更可同時處理兩邊小腸氣,既省時又減輕痛楚。


除此之外,微創手術不用切除肌肉,只是在肌肉層與腹膜層之間植入纖維膜,患者活動時,不會因肌肉層拉扯而引致痛楚;傳統手術卻需要先切除部分肌肉,才可在肌肉層植入纖維膜,此舉會令患者在術後活動時,會因拉扯肌肉而感到痛楚。




請注意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進行微創手術,請諮詢您的醫生。


小腸氣手術費

小腸氣手術費 $15000 - $25000,取決於手術的複雜程度。



參考資料: https://surgeon.com.hk/hernia-surgery-hongkong.html

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

止瀉藥

相信不少人也試過腹瀉,「痾到腳軟軟」的痛苦經歷吧!為了貪方便,很多市民會自行服食成藥止瀉,惟此舉隨時會引致反效果,因為部分患者眼見成效不大,會擅自增加服藥份量,有的更由一日只服三次藥,變為一日服食三日藥物的份量。胡亂服用過多止瀉藥,會令腸道停止蠕動及腸道急性閉塞,嚴重更會引致腹膜炎,隨時致命。



亂服止瀉藥會引致什麼後果?

止瀉藥的功效是減低腸臟蠕動,藉此紓緩腹瀉不適,惟一旦服食過量,會使腸臟放鬆及停止蠕動,食物殘渣及大便等會停留在體內,由於無法排出體外,會產生大量氣體令腸子脹大,引致急性腸塞。部分患者在服食過多止瀉藥兩至三天後,會有嘔吐、肚脹、無法排便及肚痛等腸道閉塞的徵狀,有的甚至連屁也無法排出。


患者若出現以上情況,應盡快求醫,因為腸道一旦急性腸塞,嚴重的會令腸道脹至爆裂,大便會隨之流到腹膜,引致腹膜炎,致命率高達五成,絕不可看輕。當中患有腸黏連的患者,要格外留神,因為他們較易患上腸道閉塞。過去有腸黏連患者,因服食過量止瀉藥,在數天後才求醫,小腸由原先直徑一厘米脹大至五厘米,差不多爆裂。醫生需要用胃喉抽出胃部食物,並吊鹽水補充水份,等廿四小時讓症狀逐步紓緩。


腹瀉有哪些徵狀?

腹瀉的徵狀包括腹痛、排便量增加及排出稀爛糞便,一般情況下,大便的硬度減少及含水量增加。成人每天平均排便量約為二百克,腹瀉會超過正常平均量。


為何會出現腹瀉?

腹瀉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前者常因患上腸胃炎所引致,其他因素包括毒素及受藥物影響,一般為期少於兩至三週。後者的慢性腹瀉亦可能因毒素及藥物而引致,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徵狀,腹瀉約持續超過兩至三週。外科醫生會從臨床診斷及其他身體檢查,找出引致慢性腹瀉的成因。


治療腹瀉

腹瀉令人又痛又尷尬,不少患者為求速速止瀉,急於服食止瀉藥,其實,若腹瀉不屬太嚴重,不用急於服藥,相反可繼續排便,直至瀉清為止,一般情況下,約在一至兩天,身體便會逐步康復,惟期間應多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避免脫水;如仍然痾嘔不停,則應立即求診。


腹瀉注意事項:

多休息

多飲水補充水分

進食清淡食物

讓身體自然排清有毒物質

別亂服止瀉藥

若痾嘔不止,盡快求診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胃酸倒流治療 / 手術

胃食道逆流症(俗稱胃酸倒流)是胃內物質(如:胃酸)反流至食道,而引起的不適症狀和/或併發症,發作時間多爲半夜。胃酸倒流的症狀可多達數十種,當中最常見的是胸口灼熱疼痛,即俗稱「火燒心」的感覺,其次為喉嚨痛、喉嚨發炎等。 如果症狀持續,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則必須正視並及早求醫。感染幽門螺旋菌亦可能出現胃酸倒流症狀,如延誤醫治胃酸倒流,或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演變成胃癌。胃酸倒流併發症包括食管炎、惡性腫瘤和氣道疾病。


胃酸倒流症的併發症主要分爲三個類型:非侵蝕性反流病(NERD),侵蝕性食管炎(EE)和巴雷特食管。 雖然一些學者認為,胃酸倒流是獨立發生的病症,不會發展成上述三種併發症;但大多數非侵蝕性反流病病史的研究顯示:若胃酸倒流得不到適當治療,可引致侵蝕性食管炎。因此,患者不應諱疾忌醫,


患有胃酸倒流的患者通常會先接受藥物治療。質子泵抑製藥(PPI)是目前有效減少胃酸形成的藥物,但並非對所有患者都奏效,且會帶來副作用。港大醫學院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長期服用含質子泵抑製劑的腸胃藥物可能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因此,長遠服藥,並非良策。現時,胃酸倒流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想避開藥物副作用,或接受藥物治療後情況未見改善的患者可考慮接受防止胃酸倒流的微創手術。研究證實,微創或腹腔鏡胃酸倒流手術(LARS)既可替代質子泵抑製劑,爲患者避免長期服藥產生的副作用,而且能有效抑制胃酸倒流。不但具有成本效益,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不再受胃酸倒流問題困擾。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大腸鏡檢查

 腸鏡

最近長期有大便出血、肚瀉、便秘或大便習慣改變的情況嗎?


這可能是患有腸道疾病甚至大腸癌的先兆,醫生會視乎患者的身體狀況,安排進行腸鏡檢查,透過各種輔助儀器,抽取組織化驗及進行治療,例如切除大腸瘜肉。進行腸鏡檢查,一般不需要住院;患者可能會感到有少許肚脹,惟很快會消除。



腸鏡檢查是透過內視鏡經由患者的肛門,進入下消化道,包括迴腸末端、盲腸、結腸各部位、直腸及肛門。醫生可以觀察到內部狀況,以進行檢查、診斷及治療。




進行腸鏡檢查前,醫生會先講解檢查過程及相關風險,患者並需要簽署檢查同意書。而在檢查前一周,患者要停止服用補血丸或鐵丸,避免進食如蔬果等高纖食物,如有需要,需要按醫生指示服用輕瀉劑。在檢查前一日,患者需要按醫生指示服用瀉藥,藉此清洗大腸。若有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或藥物過敏等,應先告知醫生,再作適當安排。



一般情況下,照腸鏡並不需要住院,惟部分患者可能會按醫生指示在醫院內進行。在腸鏡開始前,醫生先會替患者注射適量的鎮定劑或止痛劑,以減低患者的焦慮及檢查時引起的不適。然後,患者需曲膝側臥,讓腸鏡順利進入肛門。檢查過程中,醫生會按需要作出治療及檢查,例如抽取組織化驗、切除瘜肉或止血等。整個過程患者均保持清醒。一般檢查需時半小時至一小時,惟部分患者或需要較長時間。



腸鏡檢查後,患者可能會感到肚脹,惟不久會消失,如腹部劇痛,請立即通知醫生跟進。部分患者可能因抽取組織或切除瘜肉,檢查後大便出現少許血絲,若有大量出血,應通知醫護人員。如檢查後沒有任何異常,患者可離開休息。



患者一般在腸鏡檢查後會感到少量氣脹,這屬正常現象,只要稍作休息便可。腸鏡檢查可能引起腸臟穿破、腸臟出血等併發症,惟情況罕見。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脂肪瘤切除術

 脂肪瘤

手臂有肉粒,質感柔軟?這可能是長有脂肪瘤(Lipoma)的徵狀,大部分脂肪瘤為良性腫瘤,是因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而形成,位於皮膚底層,按壓時質感柔軟,多為偏圓形或分葉狀。脂肪瘤普遍生長速度緩慢,故此較少感到疼痛,惟若生長速度變快,便可能會引致發炎及痛楚,甚至影響外觀,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安排進行手術切除。



誰人較易長出脂肪瘤?

一般來說,年齡較大容易長有脂肪瘤,例如40至60歲,多見於皮脂腺分泌較多的位置,例如背部、肩膊、頸部、臉、腹部、四肢等。脂肪大部份不明,有少部份與遺傳有關。


脂肪瘤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影響?

脂肪瘤剛長出時,由於體積較小,通常不會感到痕癢及疼痛,惟當脂肪瘤快速生長及變大,觸摸時會感到疼痛,若長在較易磨擦的位置,更有機會因長期磨擦而引致細菌感染,令囊腫發炎、紅腫或潰瘍等。除此之外,太大的脂肪瘤亦會影響外觀。


如何診斷患有脂肪瘤?

醫生可透過臨床檢查,診斷患者是否長有脂肪瘤。脂肪瘤的患者多為成人,並常長在背部、頸部及手臂位置等,醫生可從囊腫的形狀及質感等,區分是否與脂肪瘤有關,而脂肪瘤的質感較為柔軟。


如何治療脂肪瘤?

手術切除脂肪瘤,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若脂肪瘤已經增生已3至5厘米長,便適宜以手術切除。當然部分患者會因基因問題而令全身長有多夥脂肪瘤,他們可因應生活及外觀需要,選擇切除部分位置的脂肪瘤。在進行局部麻醉後,醫生會把皮膚割開,然後將整個囊腫取出,並且縫合傷口。一般來說,若脂肪瘤長3厘米,醫生只需割開約一半即1.5厘米長的傷口,便可把囊腫取出。以麻醉方式進行的手術切除,傷口會較沒有用麻醉藥微小。術後1至2天,患者便可出院。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3年4月20日 星期四

痔瘡會自己好嗎?

 

痔瘡令人坐立不安,俗語更有云:「十個男人九個痔」,可見痔瘡是城市人的常見疾病,惟大家切勿因痔瘡只困擾日常生活而掉以輕心,由於它與大腸直腸癌的徵狀有相近地方,故此當出現肛門疼痛及出血等徵狀,應盡快求診分辨。事實上,痔瘡可透過外科手術治理,安全性高,患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痔瘡成因?

脫出肛門的痔瘡,並非是外來異物,其實它是肛門內的正常組織,含有血管、結締組織及肌肉纖維,儼如「軟墊」般在排便時具有保護肛門的功用,並且能幫助肛門緊閉,避免糞水釋出。為何痔瘡會脫出肛門?這與腹部壓力增加,引致血液回流減弱有關,當出現此情況時,肛門組織的血管會不正常擴張或過度擠壓,導致痔瘡脫出、斷裂,因此長期咳嗽、孕婦、有便秘習慣、常用力排便、需長期站立、久坐或搬運重物等人士,患上痔瘡的機會較高。


痔瘡的徵狀

大便出血

痔脫出

肛門疼痛、搔癢

常感到便意

痔瘡檢驗方法

除了臨床檢查外,醫生會因應患者情況而進行指肛檢或肛門鏡檢查,如有需要,亦可能進行大腸鏡檢查,從而確診屬內痔、外痔或混合痔,並區別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


痔瘡治療

保守療法:為了預防痔瘡惡化,以及舒緩不適,可從飲食入手,並配合藥身治療,惟此方法對根治痔瘡的作用不大。



外科療法(非手術):非手術的外科療法,包括硬化劑注射、橡皮圈結紮、紅外線燒灼及低溫冷凍治療等。硬化劑注射可令痔瘡纖維化及變硬,防止痔瘡脫出肛門;橡皮圈結紮則將橡皮圈套著痔瘡的根部,在缺血情況下,令痔瘡慢慢萎縮而脫落;至於紅外線燒灼及低溫冷凍治療亦可令痔瘡組織壞死,繼而令它萎縮。



外科療法(手術):以外科手術切除痔瘡,是最有效根治痔瘡的方法。若外痔不太嚴重或肛門不太窄的患者,可進行新式的痔瘡槍環狀切除術,先將脫出肛門的痔瘡組織推回肛門內,固定在原位,然後以槍上環狀手術刀切除,此方法安全性高。其實,只有少數痔瘡患者要接受手術治療,醫生會按照患者情況而安排不同療法,切勿誤信坊間以為一種方法可治療不同類型的痔瘡。


痔瘡的預防方法

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多運動

避免站立太久及長期蹲下

改善如廁習慣,蹲坐廁所不要超過10分鐘

排便後最好以清水清洗肛門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膽石如何形成?

 膽石


最近右上腹常感到痛楚,連背部也隱隱作痛?這可能是患有膽石的徵狀。膽石是常見的都市疾病,香港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膽石,惟大部份患者並沒有明顯徵狀,常被誤以為腹痛及胃痛。然而,膽石嚴重可引致急性膽囊炎、急性膽管炎,甚至胰臟發炎。事實上,患者可進行微創膽囊切除手術,根治膽石,手術後一至兩天便可出院,康復快。

膽石如何形成?

膽石是因膽汁中的色素濃度過高或膽固醇累積,加上混合了一些例如礦物質的元素,繼而結晶形成,當中以膽固醇石較為常見。膽石的成因與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喜好高膽固醇的油膩煎炸或甜食,家族有膽石病歷、患有膽固醇過高、肥胖,以及多次懷孕的人士,均會有較高風險患上膽石。


雖然膽石沒有明顯徵狀,惟部分患者會常感到右上腹痛,痛楚在飯後更加明顯,尤其進食較油膩的食物後,痛楚會加劇,甚至蔓延至背部,引起噁心嘔吐。若膽石得不到適當處理,嚴重的會阻塞膽囊膽汁的出口處,引起急性膽囊炎。如膽石已跌出總膽管,令膽管閉塞,更會引起黃疸病及急性膽管炎,甚至會導致胰臟發炎。


要知道是否患有膽石,一般可進行超聲波檢查,了解膽囊及總膽管的情況,如有需要,可能會透過血液化驗及電腦掃瞄,藉此深入檢查膽囊周邊的器官有否病變,一旦確診患有膽石,以手術方式處理最為理想,當中以微創的膽囊切除手術效果較佳,逾百份之九十五的患者均適合進行此手術。


微創膽囊切除手術一般需時約一小時,醫生會先在患者的肚臍位置,輕輕切開一個十五毫米的小孔,然後在右腹上再開兩個五毫米的小孔。醫生繼而會在這三個小孔內,置入小型手術儀器,進行膽囊切除手術。


由於傷口細小,患者的康復時間比傳統開刀手術快,並減低傷口受細菌感染的機會。大部分病人均可以在術後即日開始進食,住院時間由傳統的大約一週縮短至一兩天。病人康復後,傷口疤痕並不容易察覺。手術後,患者需要依時服用醫生處方的止痛藥,並要少吃含有高脂肪的食物。傷口要保持乾爽,若發現有細菌感染徵狀,應該盡快約見醫生跟進情況。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勤換襪雙腳Keep住爽

 勤換襪雙腳Keep住爽


【太陽報專訊】着鞋唔着襪,不單止老套兼核突,還會增加患上甲癬的機會。由於不穿襪子會使汗及濕氣較容易藏於鞋內,故穿皮鞋、波鞋等密頭鞋時宜穿上襪子,並應每天更換襪子,以保持腳部乾爽清潔,預防甲片因患上甲癬而出現變色、變形等情況。




現病徵馬上求診

甲癬是手指甲或腳趾甲受到真菌感染所致,會出現變色、失去光澤、容易脆裂等病徵,真菌會鑽入甲床,匿藏於甲片內並不停孳生蔓延,造成感染。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表示,甲癬屬於本港常見的皮膚病,具傳染性,由於趾甲受到感染後變成灰色,因此又俗稱灰甲,然而此症不會自行痊愈,如在病徵出現初期馬上求診,治愈的時間亦較快。如患上甲癬而不加治療,會導致趾甲變形、增厚,甚至脫落,產生疼痛而影響活動等,故此若發現甲片一有異樣,就應該向醫生或者足病診療師求診,因為腳甲病變並非純粹因為灰甲而起,濕疹、牛皮癬等患者都有可能導致這問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抽取趾甲樣本作進一步化驗,以確定甲變真正成因。


治療法各有好處

在治療上,對付甲癬主要可依照醫生建議,使用外塗藥水或口服抗真菌藥物,療程則可由數周至數月不等。何醫生說:「外用藥水可殺死趾甲表層的真菌,但不能深入甲床和甲基質,所以只適用於早期及病情較輕微的甲癬,而治療時間亦頗長,至於口服真菌療藥,能通過人體血液循環,直接抵達患處,把匿藏的真菌根治,故徹底治愈率可接近五成,相對外塗藥物為高。若灰甲情況嚴重,外搽和口服藥物都不能治愈,可能須接受手術將有問題灰甲拔掉。」因此,為免承受不必要的痛楚,當然要做好預防患上甲癬的措施。


美甲增患病機會

形成甲癬出現的真菌,特別喜歡藏身於溫暖和潮濕的環境,因此在游泳池、健身中心、更衣室、浴室等地方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此外,近年流行的美甲,都會增加患上甲癬的風險,何醫生謂:「除了難以避免用到共同美甲工具、增加患上甲癬的機會之外,許多人在修甲時,經常刻意修剪甲邊的角質層,但甲邊的角質層可以起到防水和防真菌的作用,剪去會增加被真菌入侵的風險,故此應避免把指甲剪得太貼太深,以免造成傷口,令真菌有機會入侵甲床。」


9式擊退灰甲

切勿共用鞋子。

不要穿着不透氣的鞋,如膠鞋、人造皮的鞋。

穿皮鞋、波鞋時宜穿上襪子。

每天更換襪子,保持腳部乾爽清潔。

使用泳池、健身室等公共地方時避免赤腳,應穿上拖鞋。

避免與患者使用同一條浴巾或毛巾。

修甲及護理工具應經常消毒及清潔。

不要共用修甲工具。

不要將指甲和趾甲剪得太貼太深,以免造成傷口,令真菌有機會入侵甲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腎上腺腫瘤


病徵
腎上腺癌非常罕見,腫瘤可以長大而沒有出現任何徵狀,部分患者是透過身體檢查,在醫學造影檢查發現「腎上腺偶發瘤」,經進一步化驗而確診是惡性腫瘤。

其他腎上腺癌患者約一半是因腫瘤壓在附近器官,出現疼痛徵狀而發現確診。另一半則是因腫瘤釋放過多激素,例如礦質皮質類固醇,鎖住了體內的鈉而排走過多的鉀,導致血壓上升。

若癌細胞產生過多的糖質皮質類固醇,則會出現與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的病徵,包括令人增磅、脂肪積聚在頸肩背等部位、臉變圓及多毛症等。正因為積聚了過多脂肪,皮膚底下組織會出現裂痕,令皮膚出現如妊娠紋般的紅線,同時過多的糖質皮質類固醇亦會壓抑身體免疫力。

診斷
若出現上述徵狀,患者可透過血液檢查,檢測腎上腺、礦質皮質類固醇及糖質皮質類固醇等激素的濃度水平,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可透過超聲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力共振成像(MRI)進一步診斷。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甲亢/ 大頸泡/ 甲狀腺治療

 

圖解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 甲狀腺微創手術傷口藏口腔內!

眼凸病人藥物治療後復發不能飲碘水治療需做手術?

甲狀腺疾病分功能性vs結構性問題

嘉賓:何柏堅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主持:王建芳醫生 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